【環球時報記者劉暢】利比亞的嚴重動蕩局面持續近10個月了,東西兩派的武裝沖突仍在加劇,國際恐怖組織的伺機擴張令局勢雪上加霜。年初,“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對首都的黎波里一家酒店實施恐怖襲擊,致多人遇難,此后的黎波里接連發生多起針對外國使館和外國人的襲擊事件。同期,中國駐利比亞大使館連發警示,呼吁在利中國企業和人員盡早撤離利比亞,要求自主滯留者與使館保持聯系,做好食品、藥品、飲用水、燃油、燃氣等應急物資儲備。日前,中國駐利比亞大使李志國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介紹了中國在利比亞人員的最新情況。
《環球時報》:利比亞當前局勢如何?
李志國大使:過去10個月里,利比亞形成了兩個權力機構,即有兩個“議會”、兩個“政府”和兩個“總參謀部”,東部權力機構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西部控制的黎波里的力量則不被承認。東西分別代表當前利比亞社會的兩種思潮:民主思潮和伊斯蘭思潮。兩邊相互攻訐,政治上千方百計鞏固地位,軍事上持續攻城略地。國際恐怖勢力利用利當前亂局,趁勢集結和擴張,已成為影響利安全的重要因素。
《環球時報》:利比亞劇變之后近3年里,中國在利人數恢復到了多少?今年以來使館多次發出警示督促我在利公民撤離,目前是否已經撤離?
李志國大使:從2011年利比亞政權更迭到去年7月爆發大規模武裝沖突為止,中方返回利比亞的企業、經商人員共有2000余人。其中一部分趕在動亂前撤離回國,其余大部分人員在動亂爆發后短時間內也陸續平安撤回。
使館為確保在利僑民和中資企業人員的安全做了許多工作。一是基于對利比亞形勢的研判,提前兩個月開始動員撤離,并在去年7月前撤出了近千人。二是在沖突爆發后的兩周內,迅速決斷,要求限期自主撤離,我們先后組織并完成千余人撤離,有的經空路回國,有的搭乘外國軍艦,多數走陸路經突尼斯回國。三是保持與仍滯留在利的人員的聯絡,向他們通報利形勢,指導他們制定好應急預案。目前,中國留在利比亞的有近50人,主要來自中興和華為兩家通信企業。
《環球時報》:目前中國在利比亞的項目是否都已停工?
李志國大使:當前雙邊經貿領域的合作受到很大影響,中方企業在利承建的項目基本全部停工,但這是暫時的,相信在利局勢穩定后,兩國各領域合作會有更大發展。
《環球時報》: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比亞是否有望恢復秩序?
李志國大使:聯合國正在積極斡旋調解,并主導利比亞問題的全國對話。東西兩個權力機構和利比亞主要政治力量在摩洛哥的對話已經舉行了四輪,各方就聯合國提出的有關和解方案進行商談,據稱已就其中80%內容達成一致。
近年發生“顏色革命”的阿拉伯國家多數陷入動蕩局面,對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構成嚴重影響,其走勢不容樂觀。利比亞在其中較為典型。
利比亞問題錯綜復雜,兩大思潮有其深刻的宗教、歷史、文化背景,也都有外部勢力的深度介入,要解決問題并非易事。各方就聯合國和解方案的框架達成一致相對容易,但就方案的實質細節達成一致就困難了。當前各方分歧的焦點在于總理等重要職位的人選。而即便各派達成階段性協議,組建起全國團結政府,在相當長時間內,兩大派別之間的意識形態對立和武裝組織之間的沖突還會繼續,并左右政局走勢。利完成政治過渡進程,走上正常國家軌道之路仍將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