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航空“德國之翼”航班副駕駛駕機撞山事件令舉世震驚,該機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是調查人員重點分析對象。據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20日報道,德翼航空事故的調查人員發現,這件事只是冰山一角。航空業曾多次對機師的自殺傾向視而不見,在處理機師心理問題方面做得還不夠。 盧比茨曾缺席德翼母公司漢莎航空的機師培訓課程一個月,2009年他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漢莎,要求繼續受訓,文末承認患嚴重憂郁癥。后來他通過漢莎的標準篩選程序和醫學測試,但漢莎并未確保他獲得適當治療,也沒從嚴監測他的身心狀況。 最近20年發生過幾個民航機機師似乎蓄意駕機撞山的案例,有的造成空難,有的被機組員阻止,在多數案例中,機師早就被檢測出心理有問題,只是這些案例遭到淡化或掩蓋,從沒讓航空業針對機師心理健康問題做出重大改革。 曾是航空顧問、現任加拿大心理健康協會分會會長的史考特說:“航空業對機師心理問題幾乎可以說視而不見。這不是加拿大特有文化,全球都這樣。” 據報道,1997年,勝安航空波音七三七客機墜落印度尼西亞,機上104人全數罹難。機師在空難發生前不久,因行為不當被投訴,遭到降職,調查人員后來發現,他在財務和家人關系方面遇到困難。美國調查人員最后認為他駕機自殺,印度尼西亞卻排除這個原因。 1999年,埃及航空波音767從紐約起飛,墜落大西洋,機上217人罹難。美國調查后認為,副機師在重復喊出“我信靠神”之后,蓄意讓客機俯沖,在埃及官方施壓后,美國調查人員并未明說這起空難是自殺,只說空難是副機師駕機時的行為造成。 國際民航組織2012年提醒,航空業缺乏全面檢測心理問題的制度,尤其是對年輕機師,這個弱點必須改善。同年民航組織在《民用航空醫學手冊》中提到,比起身體問題,年輕機師更容易發生心理問題,但檢測工具很少。 漢莎航空專屬醫師史都本和克里博曾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摘要中寫道:“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機師有些微憂郁癥狀或癥狀已減輕,仍在服用抗憂郁劑,卻瞞著航空公司的醫師照飛不誤?!?/p> ? |
相關閱讀:
- [ 12-29]航空業受挫拖累大馬經濟轉型
- [ 09-12]空難背后之業界洗牌:航空業走到十字路口(圖)
- [ 08-27]俄政府為本土客機研制提供擔保 意在提振航空業
- [ 05-15]馬總理撰文呼吁改進航空業 澳軍艦繼續搜尋MH370
- [ 05-14]馬總理承認應對馬航事件不力 稱為航空業敲警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