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亟待多方合力遏制污染“上山下鄉” 渦陽縣近年來遭受的跨界污染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環保部門認為,危險廢棄物監管困難和障礙主要來自政策、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多個方面。 從危廢特性上來說,危險廢物產生企業點多面廣,轉移隱蔽性強,監管難度很大。安徽省環保廳固體廢物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董道明介紹,目前安徽省危廢產生單位已達3000余家,而危險廢物非法傾倒都是在離廠區很遠且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除非抓到現行,否則很難追蹤到污染源頭。 相關政策有待完善。董道明認為,打擊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配套政策以及具體實施細則還不完善。“兩高”《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已出臺,但由于相應的配套政策、實施細則和規范不完善,導致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辦理案件缺乏規范性。 處置資金負擔沉重。據了解,此次渦陽事故縣財政墊付60萬元,并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妥善處置”,但最后僅污水處置費就要300多萬元,如果最后找不到責任企業,事故成了“懸案”,這筆錢就只能從縣財政“摳”出來,這絕非長久之計。 監管機構能力亟待加強。安徽省16個市中僅有5個市成立了固體廢物管理機構,縣級連專職管理人員都沒有。危廢管理越往基層能力越不足,形成了“倒金字塔型”,只能疲于應付,難以適應工作要求。 此外,地方保護也給違法企業增加了底氣。基層官員向記者訴苦,由于部分企業是當地納稅大戶,與政府關系密切,調查經常遇到阻力。 環境保護專家和基層環保工作人員認為,要遏制污染“上山下鄉”,需要發揮政府、學界和民眾的三方合力。渦陽縣環保局局長趙云超表示,應加強源頭監管和全過程監管,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嚴懲,污染企業所在地的政府監管不力也應追責。同時應盡快建立和完善防治污染的區域聯動機制。 安徽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合肥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汪家權說,環境修復往往涉及很多問題,環保部門由于缺乏專業性,在衍生傷害的評估上并不完善,要建立專業的專家學者隊伍,引入第三方機構,協助對環境民事、刑事糾紛進行處理和判斷。(“中國網事”記者楊丁淼白斌) |
相關閱讀:
- [ 04-06]假記者被抓,真污染咋處置
- [ 04-06]福州空氣輕度污染 專家分析:和燒紙錢有關
- [ 04-06]漳州加大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
- [ 04-06]福州鼓山監測點昨日空氣中度污染 專家:與燒紙錢有關
- [ 04-05]漳州出臺實施意見 加快推進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