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答記者問
2015-03-29 09:44:2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間合作,加強政策溝通? 答:“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發展水平不同、利益訴求多元,加強政府間合作、做好政策交流對接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政策溝通將以高層互訪為引領,加強政府間合作,著力推進雙多邊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加強政策對話和協商,深化經濟合作,增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本著求同存異理念,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及時協商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請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設施聯通領域的合作? 答: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各國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非歐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應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抓住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斷頭路”,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設施建設和港口合作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臺和機制。 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加強與中亞、西亞、東南亞、俄羅斯等能源通道建設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在通信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區域通信干線網絡建設,大幅度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打造暢通便捷的信息絲綢之路。 問: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中國將從哪些方面推進與沿線國家的合作? 答:投資貿易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傳統領域,也是大有可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合作: 一是努力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方面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多雙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條件,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 二是努力促進貿易轉型升級。進一步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三是努力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加強與有關國家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消除投資壁壘,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協調解決工作簽證、投資環境、融資需求、優惠政策等問題。 四是拓展相互投資領域。繼續推動在農林牧漁業及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海水淡化、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等領域合作。加大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五是努力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加強與有關國家在產業鏈條上的分工合作,推動上下游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積極與有關國家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 六是樹立投資合作新典范。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支持中國走出去企業按屬地化原則經營管理,積極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資金融通領域的合作? 答:“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融資支持,經貿合作也將形成大量的貨幣流轉,因此,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一方面,要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另一方面,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進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積極與有關國家共同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加強征信管理部門、征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問:請問如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 答: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歐亞大陸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和歷史演進的最大舞臺,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進步,都在這里留下過深刻的痕跡,人文遺產星羅棋布、浩如煙海,不同文明交相輝映、春色滿園。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廣泛開展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不僅能夠為其他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更有助于發掘沿線深厚的人文資源,在交融往來中實現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共同澆灌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大樹。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合作。 一是加強教育文化合作。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加強青年學生之間的友好往來。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鼓勵沿線各國互辦文化年、藝術節、文藝展演等交流活動,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讓各國的寶貴文化資源進一步為全世界所熟知。加強體育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二是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游合作。加強傳媒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三是加強醫療衛生合作。強化與沿線國家在傳染病防治等方面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 四是加強科技合作。推動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在生態、氣候、醫療、工程技術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五是加強公共外交。加強沿線國家之間政治團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外交,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支持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加強民間組織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 問: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者,下一步將與沿線各國推動建立和完善哪些合作機制和平臺? 答:多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入,全球各類多邊、雙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蓬勃發展,在提升分工效率、降低貿易壁壘、減少投資障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耙粠б宦贰苯ㄔO的突出特點是開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我們將與沿線國家一道,通過在現有機制平臺的“瓶子”中裝入“一帶一路”的“新酒”,來推動相關重點領域和合作深入開展。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能夠進一步豐富各類多雙邊、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平臺蓬勃發展,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向而行、互為依托。 機制方面。在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與有關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或編制雙邊合作規劃,完善雙邊工作機制,細化共建“一帶一路”的方案和路線圖。以此為起點,推動共建一批合作示范項目,讓雙邊合作沿著“一帶一路”駛向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快車道”。同時,我們倡導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10 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使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平臺方面。將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阿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臺的建設性作用。支持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中方還倡議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 問:請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發揮國內各地方比較優勢,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答: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積極性和比較優勢,將“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內區域開發開放有機結合起來,以沿邊地區為前沿,以內陸重點經濟區為腹地,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引領,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西北、東北地區。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陜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好面向中亞、南亞、西亞、俄羅斯的開放窗口。 西南地區。主要發揮廣西、云南、西藏等地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周邊國家邊境貿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建設好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重要門戶。 沿海和港澳臺地區。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游島開發開放。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內陸地區。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依托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戰略支撐和成都、鄭州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戰略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 問: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已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一年多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溝通磋商,推動務實合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獲了一批早期成果。 一是高層引領推動,達成合作新共識。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出訪了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系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達成了廣泛共識。 二是簽署合作協議,推動雙多邊合作。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塔爾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科威特簽署了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絲綢城”有關合作的備忘錄,與俄羅斯簽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研究提出了中(國)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毗鄰地區合作規劃綱要。 三是加強溝通磋商,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貿易合作、金融、人文、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快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建設。 四是統籌各種資源,完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將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支持。如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發起設立400億美元規模的絲路基金,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等。 五是地方積極響應,主動作為。自“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以來,各地方積極行動,根據自身情況,在組織專門力量、廣泛開展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各地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論壇、研討會、博覽會等,對增進理解、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問:《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發布后,中國政府將如何推動落實? 答:“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跨越時間長、建設任務重,需要加強組織和領導,統籌做好對內、對外兩方面工作。為此,中國政府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具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一道,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發展和區域合作規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在既有雙多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通過合作研究、論壇展會、人員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形式,促進沿線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內涵、目標、任務等方面的進一步理解和認同;穩步推進示范項目建設,共同確定一批能夠照顧雙多邊利益項目,對各方認可、條件成熟的項目抓緊啟動實施,爭取早日開花結果,讓當地人民受益。 |
相關閱讀:
- [ 03-29]崔世安:澳門全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發展
- [ 03-29]福建列為新海絲核心區 20條"干貨"解析"一帶一路"
- [ 03-29]"一帶一路"路線圖出爐 四大投資主題望迎"升機"
- [ 03-29]“一帶一路”路線圖發布:新疆福建成核心區
- [ 03-29]“一帶一路”圈定18省(市、區) 新疆福建分列核心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