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過去了,魯甸地震災區災后重建進展如何?災區群眾生活得如何?鄉親們還有哪些心愿?2月17日至21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蹲點采訪,與災區干部群眾一道迎接羊年春節。 安置點里的精神家園 每年的農歷臘月三十,魯甸縣龍頭山鎮的鄉親們家家戶戶都會貼對聯,做“長白菜”,吃團圓年夜飯,來慶祝農歷新年的到來。然而,2014年8月3日,一次突如其來的6.5級地震改變了這里平靜而又祥和的生活。 “知恩、感恩、報恩;愛黨、愛國、愛家。”灰街子安置點內的板材集體廚房上鮮紅的標語格外醒目,近20位村民正在集體廚房里忙著準備年夜飯菜肴,陣陣香氣撲鼻。 今年45歲的謝常林正忙著洗白菜和菠菜。地震中,他的弟弟不幸遇難。2月18日傍晚6時8分,在這個被當地人稱為“6順利”、“8發財”的特殊時刻,謝常林和龍頭山鎮的近300位鄉親們一樣,團聚在灰街子安置點廣場前,一邊吃著集體團圓年夜飯,一邊和親戚鄰里聊著家常。 龍頭山鎮的冬日暖陽已經持續幾日。農歷正月初一的午后,一場以“感恩奮進建家園、和諧安然筑未來”為主題、災區群眾自發組織的“春晚”彩排正緊鑼密鼓進行中。今年44歲的彝族婦女陳紹翠,正與她的12位隊友排練舞蹈《金色的旋子》。她告訴記者,一個月前,安置點附近受災群眾自發編排了80多個以感恩、互助、自強為主要類型的歌舞、小品等節目,在農歷正月初一、初二進行兩次全體彩排,初三正式演出。她的小女兒和丈夫也參加了今年“春晚”,分別表演彝族舞蹈和演唱歌曲,把精心準備的表演奉獻給災區群眾是她們一家三口的小小心愿。 在沙壩村回龍灣安置點,一排排鋼架結構的聯排住宅主體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這是260多戶村民安置住宅,預計今年上半年即可入住。據統計,截至2月18日,有超過1.5萬戶的受災村民搬進了新房。 “我來給鄉親們拜年啦!”面前這位個子不高、身材有些消瘦的中年人,是龍頭山鎮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正云。他去年帶領干部群眾徒手救出15位被掩埋的父老鄉親,安全轉移3000多名受災群眾。“無情的地震雖然讓我們失去很多至親好友,但魯甸人民始終熱愛這片美麗的土地,只要我們永不放棄、自強不息、團結奮進,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唐正云動情地說。 救災帳篷門前,婦女們做十字繡、洗曬衣服,忙里忙外始終露出笑容;年夜飯桌上,長白菜、繡球丸子、燉酥肉等“八大碗”應有盡有,一家人舉杯慶祝好不熱鬧;“春晚”舞臺上,石蝶等小朋友表演的手語歌曲《國家》贏得了陣陣掌聲……地震無情人有情,安置點內正不斷凝聚起重建家園的精神力量。 |
相關閱讀:
- [ 02-20]云南魯甸地震災區群眾歡慶新年
- [ 01-22]新華保險向云南魯甸地震災區捐贈“母親健康快車”和“母親郵包”
- [ 11-30]曝云南魯甸未及時兌現地震受災補助超8000萬元
- [ 11-29]魯甸地震抗震救災款物個別受災縣未及時兌現
- [ 11-24]云南魯甸震災區民房恢復重建開工建設超1.5萬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