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游喜神方”是開廟日當天的重頭戲。這是一項古老的成都民俗,可以追溯到宋代。所謂喜神,即為吉利、歡喜、智慧之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方位。廟會上,主辦方從全市報名申請的小朋友中選出20名“小喜神”,帶領游客游覽廟會。 柔美的燈光,悅耳的弦樂,少女們頂舉玻璃杯盞,于小臺之上翻滾輾轉,演繹一場“蜀宮夜宴”;農家少年覓得“蜀鄉秋趣”,在田間快樂地戲耍草帽,嫻熟流暢的動作,令人目不暇接……廟會期間,共百余場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陸續放送。 除了炫目的燈組和精彩的演出,專家鑒寶、三國謎語、藝術剪紙和文化書市等豐富的文化活動讓觀眾在賞燈看戲之余,更多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鄭州城隍廟 絕活跑不了 本報記者 王漢超 小相獅舞、新野猴戲、淮陽泥狗、羅山皮影……在河南鄭州,春節廟會年年火,河南民間絕活從四面八方匯聚。 鄭州最有代表的廟會當屬城隍廟,最早追溯到明初,距今600多年歷史。民國年間,《鄭縣志》就做過生動描述:廟會最盛時,彩妝傀儡、蓮船戰馬、餳笙鼗鼓、槍刀劍戟、零碎戲具,至一切耕具農器,在在成市,色色俱備。 由此可見河南的地域特色,農耕文化的痕跡早已成了鄭州廟會的鮮明印記。豫劇,在年年廟會上都是主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選段出自豫劇《七品芝麻官》。正月里,城隍廟古戲樓鼓樂不斷,熱熱鬧鬧的《抬花轎》《花打朝》《巧配鴛鴦》最受歡迎。聽到興起,戲迷登臺,過一把癮。 猴戲,最為廟會喜聞樂見。但見藝人放下擔,拽住猴子,揚起手中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一臺精彩的猴戲就上演了。小毛猴戴上面具,穿上戲服,一切聽令,爬桿、擔水、騎車、犁地、走鋼絲、打籃球,惟妙惟肖。據考,猴戲已有2000多年歷史,新野猴戲全國馳名,也被請入廟會,成為一檔經典節目。 秧歌、旱船、舞獅、斗雞、木偶戲,絕活紛呈;剪紙、南陽烙畫、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琳瑯滿目。相關負責人馬玉鵬說: “鄭州城隍廟廟會希望匯聚河南民間藝術精品。用過年幾天展現中原幾千年的特色。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減少,我們力求多創造機會,讓今天的年輕人獲得千百年傳承的文化基因。” 鄭州廟會一般從正月初一開到正月十六,每年吸引大批的市民、游客。據粗略統計,僅在小小的城隍廟,每年就有5萬人在這里用逛廟會的方式歡度春節。 |
相關閱讀:
- [ 01-23]北京:大型活動審批不停止 千人內自發活動須備案
- [ 10-20]情侶參加廟會返程疑車速過快撞分隔島 1死1重傷
- [ 10-18]中國大運河開廟會 宛如當年“清明上河圖”
- [ 10-17]賣肉串男子廟會穿女式內衣熱舞
- [ 08-06]電音三太子奇妙之旅:源于閩南廟會 在臺大放異彩
- [ 06-16]臺灣猛男賣糕餅 面包也有媽媽味
- [ 06-15]張志軍逛兩岸特色廟會:更想去臺灣的廟會看看
- [ 06-15]張志軍逛兩岸特色廟會 跟攤主熱絡話家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