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魯甸2月8日電 (馬騫 張丹)氣溫驟降,剛暖和了幾天的龍頭山再次降到零度以下。盡管這樣,47歲的楊美榮還是凌晨3點就叫醒了妻兒,開始一天的工作。 “豆腐、豆花、涼粉、苞谷飯、紅豆湯……”8日上午11點,楊美榮和妻子趙以會騎著的三輪車上,喇叭響起。三輪車大小不一的幾個桶里,豆花、涼粉、紅豆湯,都是當地最地道的家常菜所需,也僅僅需要這幾樣,可口又下飯的小菜不時便能上桌。楊美榮的三輪車穿梭在龍頭山鎮灰街子安置點一排排的帳篷內,不時有老鄉從帳篷里聞聲探出頭來,“來兩塊錢(人民幣)的豆花。” 臘月里,本是昭通一帶家家戶戶做豆腐準備過年的時候,只是眼下,這往日里稀松平常的味道卻不能自己親手做得了。“每天能賣個四五十斤豆腐,也不為能賺多少錢,每天騎著三輪車來各個安置點轉轉,也圖給鄉親們提供個方便,嘗嘗這些家常的味道。” 地震時,楊美榮遠在西藏,接到信后連忙往家趕。還好,剛搬進的新居沒受太大影響,只是,家園的創傷,年邁的父母和小兒讓楊美榮不忍再離開。“大鍋飯”時期一過,和妻子一合計,干脆做點小生意,還可以照顧照顧家里,于是便有了這豆腐坊。“災難來襲只是一瞬間,要從心里過去卻需要很久很久。大家一起努力吧,生活在逐漸恢復正常,除了別人給我們的幫助,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 一旁的帳篷里,張青榮正在幫著媽媽準備午飯,她的弟弟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張青榮是昆明醫科大學臨床專業大三的學生,地震時,她放暑假在家,正準備和媽媽、姐姐一道去摘花椒。 “房子沒完全塌,但是墻倒下來把我們壓住了,爬出來時姐姐和弟弟都受了傷,所幸沒什么大礙。”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青榮仍心有余悸。開學后,雖時時牽掛住在帳篷里的家人,但要“好好學習專業,以后當個好醫生”的理想讓她更加堅強,更加努力。 “今年的花椒單價比往年高些,好的能賣到40塊一斤。”張青榮的媽媽楊德蓮說,家里種的兩百來棵花椒樹在地震中有七八十棵被毀,但好在因為地震,魯甸花椒也格外受外界關注,剩下的花椒賣得3000來元補貼家用。“往年到這個時候都要開始做甜酒(米酒)了,今年帳篷里不方便弄,過兩天趕集時去買點,就算簡單點,也要照以往的年俗來過。” 同樣的,李祥蓮和老伴唐升科的鍋里正冒著熱氣,老兩口煮著腌好的臘肉,想嘗嘗味道怎么樣。“牙不好啦,要煮軟一點。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就是想著新房子的事了。”李祥蓮說。 雖然氣溫很低,但是大人們都已經開始去往花椒地,給花椒修枝。年后,施肥、打農藥等步驟也要逐步進行。山間的人影在寒風中堅強地挺立著。李祥蓮說,“這應該是今年最后一次寒流,春天就要來了”。(完) |
相關閱讀:
- [ 02-04]魯甸山里娃跋涉3小時“摸黑”上學
- [ 01-27]魯甸所有因災房屋受損民眾預計今年8月底搬進新居
- [ 01-22]新華保險向云南魯甸地震災區捐贈“母親健康快車”和“母親郵包”
- [ 01-20]從習大大開年去魯甸看民本情懷
- [ 01-20]總書記和魯甸地震災區人民心連心
- [ 01-20]習近平察看魯甸地震遺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