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惠州2月8日電 題:留守兒童盼春節與父母團聚 中新網記者 康孝娟 臨近春節,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對于他們而言,春節意味著很快能與父母團聚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記者所在的廣東惠州市不是勞工輸出大市,但當地的留守兒童仍有約7萬人。 春節是合家團聚的日子,和父母呆在一起,是留守兒童最簡單卻最奢侈的愿望。 在廣東惠州市汝湖中心小學上六年級的高瑞瀅,學習成績很好,乖巧聽話。從很小開始,就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因為父母都在東莞上班,工作很忙,每兩個月才能回家一次,而不到兩天又要離開。過年,是高瑞瀅和父母呆在一起最長的時間。 一個星期前,高瑞瀅和學校其他3位同學被選上,參加2月1日在深圳舉辦的一場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2015首屆公益春節聯歡晚會,當時4位同學表演了一個朗誦節目叫《把幸福帶回家》。高瑞瀅說,到現在她還記得節目的臺詞,并馬上背了出來:“老師問我們長大后想做什么,有的同學要當科學家,有的同學要當大明星,輪到我時,我沒有猶豫,我說我只想當城管,因為再碰到爸爸擺小攤時,我追趕他,不會那么用力。”聽著讓人無比心酸。五年級一班的劉穎,一同參加了該朗誦節目,第一次登上舞臺表演,她和其他幾個小伙伴們興奮得一晚上都睡不著,不過父母沒有親眼看到她們精彩的表演,對于小劉穎來說,還是有點失落。 她朗誦的那段,大意是媽媽在城里當保姆,下大雨時只能為別人的孩子撐傘,而自己躲在屋檐,很孤獨。 劉穎說,爸爸劉景春是建筑工,長期在外地很少回家,母親在一個工廠上班,一年能見到父母一次已經很滿足了。 隨著年關歲末臨近,有多少留守兒童已經在默默數著日子,等待父母回家。在中國內地的農村,父母外出務工或忙于生計,多數把孩子交給家中老人或寄宿學校,使孩子無法得到細致的照料和監護,更可怕的是,因為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他們心里容易形成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影響心理健康。 據策劃這個朗誦節目的惠州市民協藝潤萬家策劃中心負責人邱宏偉介紹,希望給留守兒童一個展示自己精神面貌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走出去,得到鍛煉和提高,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希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社會更多關注到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和未來,同時也希望引起政府層面對于留守兒童的大力重視。 為了給農村留守兒童送去真正的精神食糧,惠州客家中國畫交流促進會秘書長、毛體書法家葉漢平還向惠州汝湖中心小學捐贈了價值3萬元的國學大禮包。 據悉,惠州的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在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等問題上,當地政府下了很多功夫,讓不少的留守子女實現了跟父母隨遷到打工城市。而對于惠州本地的留守兒童,有當地官員表示,除了給予更多的社會關愛,只能通過產業引導,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從而減少外出流動。(完) |
相關閱讀:
- [ 02-04]莆田市政協委員楊步青: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生活
- [ 02-03]鯉中街道“三種關愛”情暖計生留守家庭
- [ 01-30]匯總:魔獸至少缺戰兩場 老狀元本季留守雄鹿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