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人”不倦,美國“任性”外交幾時休?
2015-02-06 22:01:1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周艾連 |
分享到:
|
導語: 美國總統奧巴馬新提名的防長人選阿什頓·卡特日前力推“亞太再平衡”戰略,并傾向于支持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此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還慫恿日本將空中巡邏范圍擴展至南海。 在當前給國際社會帶來安全擔憂的主要問題上,美國一再“任性”而為。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雖幾經易名,但共性皆為挑動“小伙伴”跳上前臺鬧事,損害了亞太地區大好的合作發展環境;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地區的混亂局面,也都脫離不了美國的插手和主導,對于相關地區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難,美國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損人終究未必利己,美國的“任性”外交該收收手了! 2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的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表講話。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專訪:美國“任性”是安全局勢紛亂的主要原因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在會議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冷戰之后,美國一家獨大,而當前國際安全局勢紛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國在缺乏制衡的單極世界中,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強行向外推廣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進而招致反彈,造成動蕩。 “如果唯一的超級大國把世界上所有與自己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不同的國家當作對自己安全的潛在威脅,并堅信只有讓這些‘異類’國家接受自己的制度與價值觀才能保證自己最大安全的話,反彈和動蕩是必然的,”辜學武說。 在他看來,中東亂局、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突起、烏克蘭危機等地區動蕩都是這種反彈的表現。 他說,正持續發酵的烏克蘭危機實質是美俄地緣政治博弈的產物。他認為,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與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有不同的政策優先選擇。德法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希望俄羅斯被危機徹底拖垮,也不希望看到歐洲因烏克蘭陷入長期分裂,因此正設法尋找化解危機的妥協方案。但與此同時,據《紐約時報》援引多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道說,美國政府可能轉變此前僅向烏克蘭政府提供“非致命性”軍事裝備的立場,總統奧巴馬和他的安全團隊正考慮是否向基輔提供“防御性”武器。 “明顯地,美國不希望俄羅斯在付出更大的代價之前看到烏克蘭停火的局面,”辜學武說。 停了兩場戰爭 奧巴馬為何還要大增軍費 奧巴馬結束了兩場戰爭,卻正在大幅增加美國的軍費開支。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國會提交了2016財年政府預算報告,其中國防部基礎預算為5343億美元,創下美國歷史上最高水平。這反映了奧巴馬政府確保美國絕對軍事優勢的考慮,也是他在對外政策上示強的一種策略。 |
相關閱讀:
- [ 02-06]美國最大化學武器庫曝光 內存78萬芥子氣炮彈
- [ 02-06]美國俄亥俄州汽車火車相撞 汽車上兩人當場死亡
- [ 02-06]美國防部情報局長:擔心朝鮮實施第四次核試驗
- [ 02-06]俄反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 [ 02-06]IS成全球性威脅 美國會否重新打響全球反恐戰
- [ 02-06]美國新預算難闖國會關 共和黨放言否決法案
- [ 02-05]IS盯上美國青少年 部分父母引孩子走向極端
- [ 02-05]美國父親將兒子涂鴉畫作紋在身上 七年不間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