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對于網民注冊登錄微博客、微信、BBS、博客、貼吧等“自媒體”、社交媒體的賬號、頭像及介紹信息進行規范,不得違反法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侮辱誹謗他人等。 新浪微博管理員發帖:“針對國家網信辦發布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微博堅決支持貫徹,將在原有社區管理體系下,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微博承諾對于確認違規賬號,將在24小時之內處理。微博呼吁和支持互聯網公司對違法侵權行為,采用統一標準策略,建設清朗網絡空間。” 網友紛紛略帶調侃地提醒:“你的網上昵稱違規了嗎?”“微博、微信等網名頭像以后不能任性了!”“自查一下,頭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網民“昵稱”繼續得到尊重 對于現代人來說,互聯網“自媒體”社區就像一場假面舞會,平時端莊嚴肅的人可以在這里敞開胸襟,嬉笑怒罵,釋放內心壓力。先不說那些直抒胸臆的網絡帖文,光是博客、微博客、QQ、BBS、貼吧等自媒體賬號,起名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像“鄉間安靜向陽花”、“霸氣迷你小寶貝”、“當我們的冬夜漸暖”、“低矮的街區揚起的塵土三日不落”,隱秘的心思、克制的人性在網上張揚宣泄,寫意人生。 據估計,互聯網用戶的各種賬號,多達幾十億。當下中國人為自己選擇的這些眼花繚亂的“馬甲”,包括賬號名稱、頭像、簡介等注冊信息,展現了網民的性情和才氣。《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的出臺,不是強行推廣網絡實名制,政府的政策依然是“后臺實名、前臺志愿”,網友珍愛的私人空間——上網使用“昵稱”的權益繼續受到尊重。這個規定不是要把萬千人群中五彩繽紛的個性強行整齊劃一,規定提出加以約束的賬號,是這樣一些情形: 違反憲法或法律法規規定的; 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統一的; 損害國家榮譽,損害公共利益的;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宣傳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注冊賬號名稱的;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 …… 這些情形也是網民早已感覺不適、主流社會所深惡痛絕的。 網絡“自媒體”表達不能突破底線 但是,誠如醫學專家所言,夢游癥患者即使在神游八荒之際也不可能做出違背善良本性的事情,自媒體賬號雖然常常是匿名的ID,但也不應該出現違背法律法規、公序良俗,乃至嚴重偏離一個人價值取向、審美品位的狀況。 基于互聯網這種新興傳播媒介和文化載體的特點,網絡文化在現階段帶有某種邊緣文化的特征。一些低俗的情趣,亞文化、甚至反文化的心態,營造了互聯網“自媒體”的局部小氣候。在網絡賬號的起名和自我描述中,時常出現一些突破底線的亂象: 淫穢色情類賬號,一度在QQ上較多。利用即時通訊工具招嫖,引起警方的關注。據合肥在線-江淮晨報,某地有男子動用10個QQ號,每天群發招嫖信息,為“小姐”招攬“生意”。這些QQ全是女孩的名字,QQ使用的頭像都是穿著裸露或有誘惑力的女子,QQ簽名全是“我兼職聊天,非誠勿擾,需要服務的哥哥請致電……” 其他如宣傳迷信和邪教類賬號,涉及賭博、槍支等違法信息的賬號,也需要清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期依法關閉的微信公眾號中,就有“猛將氣玻璃bb彈co2銅珠”、“代開正規票”等。 地域歧視類賬號,如“某地人賤人”、“某地侉子是SB”,泄私憤,頗不可取。煽動民族歧視的賬號和說明文檔,有更大的危害性。 |
相關閱讀:
- [ 02-05]廈門政府工作報告11892字 媒體解密報告背后故事
- [ 02-05]廈門媒體用十個關鍵詞 為您解讀廈門兩會三大報告
- [ 02-04]眾星亮相奧斯卡提名午宴 與媒體分享喜悅之情
- [ 02-04]媒體人用“狼來了”反諷范冰冰李晨“戀情”炒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