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對全方位污染挑戰 不能讓減排淪為數字游戲
2015-01-31 07:27:4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③不能讓減排淪為數字游戲 減排指標完成,環境沒改善,這樣的指標沒意義 面對新的環境形勢,中央將解決問題的落腳點放在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發展新方式,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變革,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的變革和調整更是當務之急。 “十一五”以來,以總量減排為抓手的環保規劃完成情況良好,但是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王金南團隊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環境與經濟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未來我國環境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和不確定:污染物介質從大氣和水為主向大氣、水和土壤三種污染介質共存轉變,污染物來源由單純的工業點源污染向工業點源污染和農村、生活面源污染并存轉變,污染物類型從常規污染物向常規污染和新型污染物的復合轉變,污染范圍從以城市和局部地區為主向較大范圍的區域、流域轉變。我國改善環境質量的難度和壓力進一步加大。 對此,王金南表示,在“十三五”時期,一定要理清污染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的關系,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根本目標,制定更加科學的減排戰略。同時,對于常規污染物和新出現污染物的減排,必須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減排技術路線和方法,綜合解決污染問題。 楊朝飛認為,除了污染減排的技術性問題,還必須反思這些年來環境保護走過的彎路,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善國家環境執政方式,強化國家環境執政能力,明確社會治理的概念,使之成為今后環保工作的指導思想。 “完成污染減排指標是工作、是手段、是過程,其最終目標是要改善環境質量。污染減排指標完成而環境質量得不到改善,減排指標就失去了意義。”楊朝飛說,2010年他在江浙調研,發現當地加油站加柴油的隊伍特別長。原來,因為要完成節能指標,拉閘限電時有發生,企業只好使用柴油發電機自行發電。最終地方上的節能任務完成了,但柴油發電帶來的污染無人理會,數字上交了賬,卻沒人對環境質量負責。 楊朝飛認為,大家推崇的考核機制,連同所謂的“一把手工程”,實際上都有明顯的人治色彩,不可持續,必須以依法治國的思路統領環保工作。“步子開始可能慢一點,但堅持做下去,結果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馬中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為現在減排中避重就輕的工作方式其實也是考核壓力下產生的,減排需要長期艱苦工作,一定要改變交差、攢業績的短期行為。 王金南表示,面對新常態,需要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包括加快國家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統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合理劃分中央與各部門、中央與地方環保的事權。建立健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和區域協調機制;加快建立多元共治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形成政府、市場和公眾合理分工的生態環境治理格局。本報記者 孫秀艷 |
相關閱讀:
- [ 01-30]莆田連續4年氣冠八閩 去年空氣僅一天輕微污染
- [ 01-30]農藥廢棄物回收試點有望全市推廣 解決農殘污染問題
- [ 01-29]98%的居民未測裝修污染 民盟吁測裝修污染給補貼
- [ 01-29]漳州昨空氣質量“優” 冷空氣攆走污染可深呼吸
- [ 01-28][環境]如何整頓化工類污染企業 建設清新福建
- [ 01-28]省環保廳考核我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