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特稿(記者 李文學)參與慈善,快樂并快樂著。
這種快樂,36歲的義工趙慶體驗了14年,并仍在享受著。這些年來,他自掏腰包10余萬元,行程近2萬里,奔波于各地參加和組織公益活動。
他還有一個角色,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文聯主席、文明辦副主任。8年前他牽頭成立的義工聯盟,已經發展到近3萬人,開展了數百次公益活動。
讓這兩個角色緊密相連的,就是——愛。
頂著非議努力前行
從2000年畢業進入蘭西縣委宣傳部后,他就開始用手中的筆,呼喚社會關愛貧困學生和弱勢群體,“幾乎每個月的工資都捐給了貧困學生當學費”。
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他在工作中逐步體會到,要真正把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不僅要用語言、文字進行宣傳教育,更要身體力行,這樣才能讓知恩、感恩、報恩之心深入人心。
2006年,義工叢飛的事跡感染了他,使他萌發了團結社會愛心人士做公益事業的想法。同年5月,他發起成立了東北義工聯盟(后改名為陽光志愿者協會)。
工作還沒開展,非議就撲面而來:“現在的社會有幾個人會跟著你奉獻,你這么年輕還是多做點正事吧?!?、“搭時間、搭錢,你有病吧,別耽誤了前程?!?、“你是不是圖個啥?。俊?/p>
義工聯盟第一次組織的募捐也受到了冷落。為幫助一名白血病患兒,趙慶在哈爾濱跑了14家企業,一分錢也沒籌到。無奈之下,他召集所有義工上街,也只募捐到了2000多元。
面對非議和冷落,趙慶沒做過多解釋,而是加倍努力工作,各項業務指標均超額完成,在單位干部考核中也名列前茅。受他的影響,很多人加入了他的義工隊伍。
資助千余貧困學生
為那些積極學習的孩子掃清前行路上的障礙,是義工聯盟志愿者的愿望。
為了準確掌握貧困學生家庭和學習狀況,趙慶業余時間帶著志愿者多方搜集信息,深入每個家庭去做調查。有些偏遠地區因為不通車,他們一走就是幾里、幾十里。夏天一身泥,冬天滿臉霜。
肇東市孤兒蒙欣,與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艱難度日。趙慶和志愿者送去了助學金和衣物,后來又送去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蒙欣不用再走遠路上學了,他摟著車直哭,在路上崴了腳的趙慶也流下了眼淚。
蘭西縣一中的閆鶴亭,父母去世,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每天放學后要到各班級撿廢品賣錢。趙慶先后為孩子籌集助學金5500元,衣物、鞋、文具100余件。2011年,閆鶴亭考入了沈陽理工大學。
閆鶴亭第一學期就拿了一等獎學金,趙慶想再給他捐學費時,他說,“趙叔,我現在可以申請助學貸款了,把這些錢捐給更需要的人吧!”受趙慶等人影響,現在閆鶴亭在大學里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趙慶和志愿者們共集中開展了18次“圓夢助學”活動,發放助學金30余萬元,籌集了價值200余萬元的米、面、衣物、被褥、文具、書籍等物資,受益的貧困學生近1000人次。
2009年,為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質,趙慶又成立了東北義工聯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交流會,開設了學生課堂和家長課堂,已開展義務講座200場次,免費發放德育教材近10萬冊、光碟2000余套。
時刻關愛弱勢群體
只要是需要愛的群體,都是趙慶和志愿者們所關注的。
趙慶和志愿者們曾在哈爾濱為白血病大學生馬琳進行過募捐,當時綏化的一些志愿者也聞訊趕來捐款。當一名10歲的孩子把100元錢投進箱里時,人們被深深感動了,隨后紛紛捐款。
雖然最后沒能留住馬琳,但馬琳臨走前讓媽媽代發的短信,讓趙慶永遠難忘:真心感謝你們!如果有來生,我要親自回報你們這些好心人,加入到你們的愛心行列中,無私奉獻,感恩的心永存!
通過志愿者們的呼吁,四個白血病孩子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幫助。
趙慶還經常帶領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說話,為老人洗腳,帶老人到戶外遛彎,逢年過節還會送上精彩的文藝演出。每當離開時,老人們都會站在門口目送許久。
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服務老人,他組織百名志愿者與百名空巢老人對接,幫助打掃衛生、做飯。大年三十時,有的志愿者還去陪空巢老人過年。
2007年,為更好地為弱勢群體提供健康援助,趙慶又組建了東北義工聯盟健康援助服務隊,邀請醫院和醫療專家加入,在各地和各個社區開展健康援助活動,目前已為近2萬人進行了義診。
2012年,趙慶又籌資近50萬元,建立了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大型綜合老年服務中心,內設活動室、圖書室、日間照料室、愛心超市、醫護室、餐廳等,對100名留守兒童和200多名老人提供服務和日間照料。
言行帶動愛心傳遞
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這讓趙慶和志愿者們干勁十足。
李強,自2006年起就和趙慶一起開展公益活動,在這過程中他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可他依然微笑著為別人的健康奔波,累計參與組織各類大型健康援助活動50余次。
2009年11月,李強不幸逝世。就在逝世前他還和趙慶一同組織60余名專家深入到綏化市青岡縣進行義診。
他曾對趙慶說:“我今生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再和你一起做志愿者了,雖然我患了重病,但這幾年是我一生中最快樂、也是最幸福的日子。”
80多歲高齡的志愿者彭瑞玲老教授,滿頭白發還為公益事業奔波操勞。家住北京的21歲志愿者,拿著媽媽給的一萬元錢找到趙慶,與他一起將助學金發到貧困學生手中……
趙慶說,正是一個又一個無私奉獻的志愿者,激勵著他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累身累心仍然快樂
愛是一首沒有休止符的歌。
十四年里,趙慶自掏腰包10余萬元,奔波近2萬里在各地參加和組織公益活動,會員已由最初的6人發展到如今的近30000人,年紀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80歲。
他指導和直接建立的公益團體有50余個,會員遍布全國各地,并陸續開展了五大類二十五項共計數百次公益活動,將愛傳遞到每個需要愛的角落。
他奔波于各地組織活動,饅頭、面包、榨菜,是必備的,坐公交車、住小旅店也是經常的,就這也都是從他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來的。
他用好每一筆善款,對每一位被捐助者,都會實地考察、拍照、建檔,每天都要忙到午夜,第二天還要照常上班。個子不高的他,因長期疲勞得了頸椎炎、結膜炎,頭發也日漸稀疏。
在趙慶和志愿者們的影響下,如今東北義工聯盟已經成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益品牌,更有越來越多的愛心力量正在注入其中。
以愛的名義,2015年,東北義工聯盟再次集結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