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咸新區嚴控陪同接待 “調研不是講面子的事” 本報記者 方 敏 去年12月25日,陜西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街辦新入職的公務員小張第一次“遭遇”了上級領導的調研。“此次調研涉及城管、環保等許多部門,陣仗應該小不了。”負責協調的小張盤算著給大會議室擺多少紙、筆以及杯子比較合適。哪知到了現場,才發現“和自己原來想的不一樣”。 上午9時,灃東新城管委會副主任陳洪濤趕到社區,一輛車,4個人。來到社區,陳洪濤和社區主任張素華簡短會面后,就趕往調研現場。社區這邊也只安排了相關業務口的一兩名同志陪同介紹。 陳洪濤來到一個以拆遷過渡安置房為主的小區里,聽取這里暫住村民的建議,并一一記錄在案,能現場協調的就和街道相關單位直接進行對接解決。 “小區提的較多的意見是沒有專門的社區生活垃圾回收點,此項工作納入街辦、城管和環保部門的工作考核。”陳洪濤說,“這個事情我還會檢查落實情況,這也是考核的硬性指標和內容。” 臨近中午,記錄了一堆內容的陳洪濤一行才結束調研。回到辦公室開了個簡短的會議后,就直接驅車趕回管委會吃午飯。 “領導來調研,不需要我們陪同吃飯嗎?”小張有些疑惑。“現在有規定,同城公務活動不安排用餐。我們也沒準備陪餐。”張素華笑著說。 就在這次調研的幾天前,灃東新城管委會剛剛召開完全體干部大會,管委會主任康軍就在會上對如何開展調研談了談自己的看法:“調研不是講面子的事,是去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不是去擺譜耍威風的。陪同的人再多,能管什么用?” 看來,小張所碰到的情形并非偶然,而這樣的調研也受到大家的歡迎。“陪同人員精簡之后,調研話題不再東拉西扯,更加務實,效率也更高。”一位干部感慨道。 四川旺蒼縣杜絕“談一談、轉一轉、看一看” 下鄉筆記成了“發展臺賬” 本報記者 張 文 去年12月的一天,記者來到四川廣元市旺蒼縣。縣委組織部部長王爾敏從辦公桌抽屜里抱出厚厚幾本記事簿,說:“這是2014年前三季度的調研筆記,每次調研都有記錄。”也許是經常翻閱,幾本記事簿的厚皮封面均有些破損。 王爾敏每個月至少會參加三四次調研活動。“即使是到最偏遠最貧窮的鄉鎮,只要沉下心做調研,就會發現調研的趣味和意義。”他說。 “找下級談一談、背著手轉一轉、帶著隊看一看”,旺蒼當地群眾曾這樣總結考察調研走過場、說空話的現象。 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以來,旺蒼縣委規定,不定期隨機抽查、調閱黨員干部的調研筆記,對調研考察走過場、群眾滿意度差、整改不到位的黨員干部,一律暫緩職位升遷,而且相關部門“一把手”要到縣委作出檢討說明。于是,“臺賬式”的調研筆記應運而生。 “以前有的調研不到半天就結束,現在經常下去三五天,與考察對象一起吃住。”王爾敏說,從抽查情況來看,現在的黨員干部做調研更細了,“有的干部,下鄉一次,就能寫出三五十頁的筆記”。一本本調研筆記都會成為關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臺賬”,是寶貴的一手資料。 該縣三江鎮厚壩村村民趙甲錫曾與鄰居因林地產生糾紛,王爾敏去年初到該村考察得知此事后,仔細調閱了該村林地查勘的技術手冊和檔案,并訪問了十多家有林地的農戶,充分了解林權問題。在該村住的三天里,他寫了幾十頁筆記,最后才到趙甲錫家調解。結果,一起久調不決的糾紛迎刃而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王爾敏認為做調研時,筆頭上不下功夫,就不會對問題形成系統的認識,也就不能“以理服人”。 “做調研靜不下心的、考察時眼望著天的,這類干部不用為好。”旺蒼縣委書記張尚華表示,調查研究的作風奠定了后續工作的基礎,必須沉下心氣、投入心力。 |
相關閱讀:
- [ 01-20]科級干部貪污數百萬的“膽氣”從何而來?
- [ 01-20]全國婦聯離退休干部支委小組長座談會在京召開
- [ 01-20]福州市政府公布部分處級干部任免名單
- [ 01-20]多地出臺“禁酒令” 干部:現在最流行喝格瓦斯
- [ 01-19]省人社廳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參加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