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評論:信息公開就應該這么拼
2015-01-17 11:46:47??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今天上午,國務院首次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北京舉行。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和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吹風會上和媒體就2014年經濟形勢、2015年經濟展望進行了深度交流。這次吹風會,是近年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一個新形態,以例行吹風的方式,請國務院各個部委的主管領導每周都在這個平臺上與媒體深度交流,解疑釋惑。 國務院例行吹風會,開啟了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個新時期,也打造了信息公開的新平臺。在這種例行的信息公開活動中,用更有時效性和權威性的方式,把重要的政策具體解釋給媒體和公眾。 信息公開不能“躲貓貓” 但近期以來,我們也常常面對信息公開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后,網民質疑上海政務微博未能及時發布有關信息;深圳小轎車限購后發布會不回答記者問題;在哈爾濱1月2日的火災導致5名消防員犧牲后,通稿半數以上的文字在展現領導“高度重視”。有些地方政府的政務微博做官樣文章,新聞發言人不被授權回答問題遮遮掩掩。這些現象使得一段時間以來媒體對我國新聞發布制度的深化有所疑慮。 究其本質,兩方面的因素導致了不少地方信息公開的懈怠。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新聞發布工作到底是什么?在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往往是“錦上添花”,一旦有了突發事件,就擔心媒體的關注和輿論壓力會影響自己的官帽子。有些發言人擔心自己回應之后引發更多爭議。其實這些爭議本來就存在,需要的是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公開來化解。 其次,信息公開缺乏考核,說得多的反而承擔風險,說的少或者不說話的往往覺得自己比較“安全”。即便在中央政府平臺上,各部委的新聞發布工作也有多有少,有進取者有保留者。 信息公開不能光說不練 新聞發布和信息公開工作,說到底是保障公眾知情權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政府公開透明理性決策的有效手段,更是建立政府、媒體、公眾三者理性關系的關鍵渠道。這個工作做得好,對于治理能力現代化和現代政府的打造,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道理,不僅要說更要做。 尤其是當前新媒體環境中,媒體和公眾對于政府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深度和邏輯要求也不斷提高。信息公開和新聞發布不再是個形式,更應當是個推動政府工作,構建公信力的渠道。 國務院例行吹風會是一個好現象,它帶動國務院各個部門和媒體坐下來,傾聽媒體的問題,帶動各部委的信息公開更有針對性。但是它也應該是一個榜樣,讓更多的政府部門既說又練。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