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李曉喻)以14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為標志,醞釀多時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終于啟動。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該項改革充分彰顯了官方“啃硬骨頭”的改革決心;而要保證改革順利推進,需在細節上下更多功夫。 此次改革以“統一”為核心,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要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具體而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需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需按照本人繳費工資8%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在全國范圍內同步實施,是改革方案中值得關注的一大亮點。 在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看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利益調整,而非具體的技術問題。在此情況下,先在小范圍內試點,再推廣到全國的改革路線“意義不大”。在全國范圍內同步實施,中央立志啃下這塊改革“硬骨頭”的決心從中可見一斑。 這種改革決心很大程度上源于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二十多年來,中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用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擔,而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財政承擔,由此導致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社會保險繳費與待遇不平等,社會保障制度缺乏統一性和規范性。 更大的問題在于,隨著中國“跑步進入”老齡社會,加之財政收入由高速轉為中低速增長態勢漸明,養老金缺口隱憂若隱若現。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職工養老保險總收入近2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支出18400億元,當期結余超過4000億元。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坦言,盡管從總體上看,保證當期支付沒有問題,但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矛盾將更加突出,“如果體制不改、機制不轉、政策不調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點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 對此,中國官方亦有清醒認識。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的新一輪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現在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時機已經相對成熟。”關信平對中新社記者指出,無論是民眾對結束“雙軌制”的期待,還是此前的種種制度準備,都為推行該項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充分凸顯改革決心的同時,方案也體現出官方的改革智慧。 根據方案,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改革后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關信平指出,這種安排有利于兼顧各方利益,促進公平,減少改革阻力。 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對中新社記者指出,與以往在部分省市推行試點相比,此次改革更加徹底,意味著“社會保險領域改革最后一個堡壘被攻破”,將對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其他各項改革起到推進作用。 對這一牽涉無數人切身利益的改革,社會普遍報以高度期待。 對此,關信平提醒說,“改革拉平的是制度”,旨在還社會以起點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而不是追求結果公平。事實上,由于勞動者貢獻、技術、知識以及專業程度等方面差異,養老待遇不同無可厚非。如果一味要求人人享受同等養老待遇,“這種絕對平均主義是要不得的”。 此外,改革的一些細節也亟待填補完善。 關信平指出,《決定》搭建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框架,但未涉及一些具體細節問題。例如,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方案提出要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過渡性措施”具體如何安排,錢從哪里出、怎么發,標準如何,怎樣把待遇水平不降低落到實處,都需要更多考量。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馬慶鈺關心的是統一比較尺度。例如,所謂待遇水平不降低“是和誰相比不降低”。此外,他提醒說,在這一“歷史性變動”真正發生前,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變動務必慎重,否則容易給改革推進造成阻力。 金維剛提醒說,如何建立合理的協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調整機制,同時促進企業年金制度發展,讓更多企業職工擁有年金,是今后亟待解決的問題。 “下一步的方向就是把公平落到實處,做到可執行的公平。”馬慶鈺說。(完) |
相關閱讀:
- [01-14] 專家:養老保險“雙軌制”成為歷史意義重大
- [01-14] 圖解: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 [01-14] 一圖看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 [01-14] 實現公平養老邁出關鍵一步
- [01-14] 中國終止養老金“雙軌制”公務員納入養老保險改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