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1月10日電(見習記者 李佳赟)結束浙江省美術聯考后,于曉飛便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發布了一個狀態:“我的手越是‘骯臟’,青春越是發光。”并配以一張被墨屑沾滿雙手的照片。 作為浙江省寧波市一名普通的高三美術生,于曉飛和浙江省2萬多美術高考生在20多天前一同踏上了追夢藝術的浙江省美術聯考征程。但與浩蕩的報名人數相比,迫于考學而“半路出家”的美術生不在少數,而美專畢業生也面臨著“擠獨木橋”和轉行的窘境。近年來不少高校在美術校考上的相繼退出,也使得“速成”道路越來越難成就“五彩”人生。 每天繪畫超10小時 為夢想“一擲千金” 雖然已經結束嚴峻的美術聯考,但于曉飛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便又一頭扎入畫室之中,等待她的是即將扎堆到來的各大美術院校的獨立招考,時間對她來說異常寶貴。 “真的很累,半年來每天都畫到晚上11點多,沒有周末和假期。”于曉飛向記者訴苦道。這個眼神堅毅的小姑娘表示,在備考期間,自己和同學每天都要練習繪畫10多個小時,和一堆靜物和石膏像為伴,“有時靜物畫多了,晚上做夢夢到的也是蘋果。” 對于這群美術備考生來說,批量生產的冰冷石膏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生活模式的日趨單調,它們也意味著高昂的學費和對青春夢想的堅持。 于曉飛告訴記者,每年從暑假開始,學校便會安排美術班的學生到杭州進行集訓,時長約為半年。而這期間每人在住宿、培訓、材料購買等方面所花去的費用加起來約有1萬多。面對即將到來的備考游擊戰,這一數字還將繼續走高。 而與畫紙上的斑斕色彩并不對應的還有相對單一的升學路線。“每天都要練習各種素描和線條,課本已經有幾個月沒好好看過了,文化課的壓力很大。”于曉飛感嘆道。 但于曉飛卻并不后悔選擇美術高考這條路,用她的話來說,“我們吃的是面包,消化的卻是夢想”。在接受了三年專業美術培訓后,于曉飛的最終目標是中國美術學院,她希望能接受更為深入的油畫培訓,雖然這個專業目前看來并未得到父母的肯定,但她還是希望能夠將純興趣進行到底。 “速成生”突擊學美術 “曲線救國”升大學 在于曉飛的同學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對美術有著濃烈的興趣,其中不乏幾月前才開始進入備考隊伍的“插班生”。 “我的文化成績在班中并不是很好,高考最好只能考到一個三本院校,而參加美術聯考可以讓我有機會沖刺名牌大學。”高安直言不諱地向記者訴說著她的“曲線升學”之路。 而對于未來所學的專業,高安還沒有產生清晰的認識,“可能是設計類吧,聽說以后的收入會比較高。” 一年前,面對每況愈下的學習成績,高安在父母的建議下拿起了生疏的畫筆,開始突擊各項繪畫技巧。“以前沒有繪畫基礎,基本從頭開始學起。為了趕上大家的進度,我一般畫到最晚才回去,畢竟沒有后路了。”高安對“黑色備考期”顯得記憶猶新。 走出考場,迎上父母的目光,高安回憶當時的自己顯得很“淡定”。“2014年浙江省美術聯考的試題是默寫老人頭像,和老師預測的差不多,這種類型的畫已經練習過了。”高安解釋道。 對于美術底子相對薄弱的高安來說,她的繪畫之旅已經暫時告一段落,她并不會參加各大高校的美術校考,接下來只專心備戰文化考試,憑借聯考成績她想沖刺一個二本以上的大學。 而這種現象在寧波市第三中學老師潘海波的眼中,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真正對繪畫有興趣的學生不多,‘高考捷徑’在某些范圍確實存在。”他講到,曾經有四名只接受了三個月強化培訓的學生參加美術聯考,分數最低的也考了82分,而美術班的同學則平均在90分上下,二者分差不大。 美術就業“曲高和寡” 畢業季遭遇尷尬轉行 據悉,2013年和2014年浙江美術聯考人數均為2.1萬人左右,但與動輒上萬的報名人數相比,畢業后的情況卻陷入了窘境。《2014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專業包括:動畫、美術學、藝術設計等。 骨感的現實難以回避,堅持純藝術創造似乎更顯得“曲高和寡”。 朱炯英是中國美術學院2007屆雕塑專業畢業生,如今在寧波一家博物館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報考時朱炯英毅然選擇了雕塑專業,雖然專業小眾,但有一技傍身,他始終有種“孤獨的優越感”。 但這種優越感在畢業時卻截然而止,“找工作時發現學美術的人太多了。在面試中,我不僅遇到了大學同學,甚至連許久未見的高中同學也碰到了。”王小波苦笑著說。 如今,在電腦前快速點動鼠標的朱炯英已有多年未碰泥塑,只有辦公室內懸掛的幾幅油畫創作還依稀展現著朱炯英專業的美術功底。 朱炯英坦言,一些曾堅持純藝創作的同學如今也轉了行,“一個學校可能一屆都難出一個大師,與其在這個行業廝殺,不如去別的領域生存。” 而2014年從中國美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畢業的曹佳則在經歷多家設計公司后選擇進入北京的一家雜志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遭遇使她多次換職。“好的設計公司校招時名額可能只有一個,普通的公司月薪待遇不足3000元,跳槽是常態。”曹佳癟著嘴說。 美術去“美”成“術” 分層選拔或免人才流失 “美術人才市場相對飽和,除了高考門檻相對較低、學生盲目追隨外,還與藝術院校大幅擴招有關。”浙江省臨海市江南畫室負責人陳繼軍說。 陳繼軍解釋道,近幾年不少高等藝術院校大幅度擴招、普通高校紛紛增設美術類專業,形成一股“藝考熱”,美術類學生也成了高考大潮中的一支主力軍。 “隨著擴招人數的增加,美術生的藝術素養令人擔憂。”陳繼軍坦言,很多考生在進入高等院校深造時并沒有多少藝術潛力可挖,缺乏藝術個性和藝術創新能力,發展緩慢。 陳繼軍表示,究其原因,在藝考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迫于考學而“半路出家”改行學美術,學習熱情不高,“美術”對他們而言已經去“美”成“術”,成為升學工具。而美術聯考又傾向于應試性,可通過特別訓練速成,這些隱患勢必影響考生未來的發展。 擱下畫筆,寧波市第三中學美術教師夏紅雷嘆息道,“在美術聯考中,越來越多學生的半途加入,將會使得美術類高考的文化分數上揚,這樣打擊的將是真正有繪畫天賦的考生,幫助的卻是文化分數處于第三層次且往往并非美術愛好者的考生,這對于中國藝術人才的選拔是極為不利的。” 據悉,隨著教育部關于規范藝術類招生文件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美術院校陸續退出單獨招考,校考規模的縮減意味著藝考不再“易考”,專業美院的門檻將更高、更規范。 陳繼軍悵然道,適當提高美術考核標準,將地方普通性大學與美術高等學府的分數線差距拉大可加強考生的比試公平性,“畢竟這二者將來輸送的人才走向還是不同的,一個傾向于技術類,一個傾向于純藝術創作。只有分層選拔,分走向培養人才,中國的藝術性人才才不會白白流失和浪費。”(完) |
相關閱讀:
- [ 01-04]兒子生日宴升學宴收受禮金 南平兩干部被黨內警告
- [ 12-30]臺灣12年義務教育升學 柯文哲:臺北立場原則不變
- [ 12-20]廈平均月薪僅3742元?網友稱看醉 為兒子辦"升學宴"漳州一中學副書記被查
- [ 12-20]為兒子辦“升學宴” 漳州南勝中學副書記被查
- [ 12-18]莆田:11歲“黑戶”女孩 面臨升學難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