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紀實
2015-01-09 20:56:58??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暉 |
分享到:
|
合理利用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國家確立的抗戰紀念設施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應當受到嚴格保護。遼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迅速落實對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的維修改善工作,盡早恢復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負起主管部門責任,對國家確立的抗戰紀念設施進行一次排查,有類似阜新情況的,務必抓緊進行維修,切實做好保護、利用工作,充分發揮其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9月,一份反映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遭破壞的報告送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案頭??倳泴Υ藢懴律鲜龃蠖闻?。 文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蘊含著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也包含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如何在保護好文物的同時更好發揮文物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有著深入的思考—— 2014年2月,總書記在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時強調,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在其他場合,總書記更是反復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讓文物活起來”激活了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力。各地黨委政府和廣大文物工作者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堅持科學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文物價值。 ——充分發揮抗戰文物作用,廣泛深入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如相關地方和部門迅速制定《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保護規劃》;國家文物局立即對186處國??箲鹞奈镞z址進行逐一排查,啟動46個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項目,新增29個國保抗戰文物開放點,新建9個紀念館陳列館,24處抗戰文保單位增加開放面積,55處抗戰文物點實現展陳提升。 ——盤活館藏文物資源,用主題展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展覽日趨活躍,展藏比例不斷提高,博物館的文化輻射力和社會關注度得到空前提高。目前,我國博物館總數達4000多家,每年舉辦2.2萬個展覽,年接待觀眾6億多人次。 ——積極推動文物保護成果創造性轉化,讓文物蘊含的價值融入人們生活。如開展文物和展覽精品的數字產品試點和智慧博物館試點,讓公眾足不出戶輕松游歷主要博物館;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或電腦分享精美藝術與文物,分享參觀體驗;觀眾可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看”到復原的遺址等。 2014年10月22日,“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在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為展覽題寫序言指出,這次展覽展出來自中國27家博物館的450多件精美文物,從多個側面展示中國漢代多姿多彩的社會風貌,傳遞中華民族不斷進行文明創造的智慧結晶。從這份中國文化珍貴遺產中,法國和歐洲觀眾能夠更為形象地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 “讓文物活起來”還意味著用文物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 絲綢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展、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正作為“外交使者”“國家名片”,日益成為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活起來”的文物,正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
相關閱讀:
- [ 01-09]習近平:共同譜寫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新篇章
- [ 01-09]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紀實
- [ 01-09]習近平為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院士頒獎
- [ 01-09]習近平在閩、在榕保護文化遺產紀事激發福州保護開發熱情
- [ 01-09]習近平提中拉論壇四點建議 助其成南南合作典范
- [ 01-08]習近平:共同譜寫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新篇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