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廣東考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翟磊):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李克強總理的第一個工作日、第一次國內考察,從廣東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塊“試驗田”開始。在4日到6日的兩天多時間里,總理的足跡從創意工作室到首家互聯網銀行,從新近獲批設立的廣東自貿區到電力裝備制造出口大企業,從與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座談到考察城中村危舊房,一路走來,李克強本年度首次外地考察釋放出哪些信息?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
深圳,一座崛起僅僅30多年的新城市,見證了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全進程。蓮花山上,李克強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銅像敬獻花籃,并與曾經見證鄧小平南巡的老同志話改革。
總理說: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提出“發展是硬道理”,至今聽起來振聾發聵。發展是硬道理,今天仍要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不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要大膽地去闖、大膽地去干,闖的、干的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探索過程中不可能一下完善起來,要允許特區先行先試。
總理說:必須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打破捆住群眾手腳、束縛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不合理限制,推進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改革,注重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使改革更有質量、發展更加協調,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人民生活不斷躍上新臺階。
創新為發展添動力
柴火創客空間、前海微眾銀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三家大小不同、風格迥異的公司有著共同的特質:創新,這也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李克強反復強調的一個理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體制機制創新……
總理說,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傳統增長動力減弱,必須著力推動面向市場需求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發展增添新動力。特別是要注重走活體制機制創新這著棋,推動金融改革邁出新步伐,發展民營銀行和普惠金融,促進生產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集聚,讓眾多“創客”自由創業、能夠成業,使千千萬萬小微企業成長壯大、活力迸發。
自貿區更大程度開放
上海自貿區設立一年半之后,中國自貿區發展再下三城:天津、福建、廣東三個自貿區近日獲得全國人大的批準。廣東自貿區的設立正值深圳特區設立35周年,三個片區之一就是深圳特區所屬的蛇口港。當年的改革開放前沿之地35后再出發,極具象征意義。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總理強調,新區要發揮毗鄰港澳優勢,推動更大程度開放。
在南沙,工作人員介紹向總理介紹,簡政放權使過去耗時近800天的投資審批“萬里長征圖”成為歷史。李克強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就是要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釋放市場活力,促進公平競爭,推出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打造現代政府。
出口、產業都要升級
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一家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國有企業,通過拓展海外電力工程總包市場,公司帶動了大量國產電力設備和技術標準走出國門。李克強詳細詢問國產裝備和技術標準“走出去”的進展,并召開外向型企業座談會,聽取對外貿形勢的看法和建議。
總理說,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和競爭加劇,倒逼我們必須加快打造對外競爭新優勢。要以中國裝備“走出去”為突破口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國制造、中國標準到國際市場競爭,促進產能合作,實現出口升級、產業升級。
在外向型企業座談會上,有企業提出在對外貿易中屢遭一些國家不公正待遇。李克強當即表示:你們要把一些普遍問題向相關部門反映,我也會在國家間談判和政府磋商中直接提出,哪怕是小企業碰到的各種不公正待遇。政府為企業爭利就是為國家謀利!
包容發展促公平
廣州白云區一處老舊危房上寫著“不怕改善少,就怕不改善”,表達出居民希望危舊房早日獲得拆遷改造的心愿。李克強來到這里考察,反復征詢當地居民意見:“政府想改造這里的危舊房,你們愿不愿意?”
李克強說,我們要的是包容性發展,必須改善農民工、城市困難群體生活條件,努力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營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他們縱向流動提供公平機會,讓他們生活有希望,奮斗有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