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峻的大山、狹窄的小道、貧窮的山莊。 夜幕降臨,細雨蒙蒙,李朝榮夫婦披著雨衣像往常一樣修路。 63歲的李朝榮夫婦用8年的時間在山腰上開鑿出一條“愚公路”。 李朝榮所在的蒹葭村是湖南桂陽縣敖泉鎮有名的窮山村,以前全村有9莊18戶60余人,因山里太窮,大部分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搬遷別處,如今只剩下9個孤寡老人,其中殘疾人和五保戶占4個。 “蒹葭村與外界相連的是一條羊腸小道。最怕的是生病,山路險,手機沒信號,救護車進不來。”村支書唐君清焦慮地說,鎮村干部經常上山勸老人到敬老院或搬到外面去,但老人不愿意出村,舍不得這片土地,怕到外面適應不了。 李朝榮建議村里修一條通汽車的路,無人響應。村里人說,山上全是石頭,現在人越來越少不可能修成。 那就我們家修吧!他跟妻子李春良商量,妻子也反對,自己家夠苦了,女兒都已嫁人,其他人不修你憑什么修?還不如出去打工。可他還是打定了主意:修! 工程是2006年動工的。李朝榮的工具就是鋤頭、鐵錘、鋼釬和一雙手,還得不時出錢請人買炸藥搞爆破。國家加強對炸藥的管制后,爆破的路走不通了,只好花更多的時間用錘子鋼釬來對付頑石。妻子被感動了,雖然嘴上嘮叨著,可還是每天跟著他去修路。 據村主任李朝煒介紹,朝榮沒錢了就去附近鄉鎮打工,賺了一點生活費就繼續修路。李朝榮說,每年打工可以賺2000元,今年在政府關心下,每個月還能領到80元低保和60元社會養老保險,生活好過多了。記者發現,李朝榮身上的褲子已打了4個補丁,因修路穿破的解放鞋有40多雙,他家的墻腳堆著許多用壞了的鋤頭和箢箕。 2004年,李朝榮的父親患腦血栓癱瘓在床,李朝榮便將父親接到山上照顧,每天一邊替父親喂飯、洗澡,一邊堅持修路。 “記得按時回來,不要在路上待久了。”2006年7月14日早上,李朝榮出門時父親特意囑咐他,似乎想跟他說些什么。路剛修到“蛙頭石”,李朝榮隱約感到不安,比平時提早半小時收了工,可回到山上時,父親已經走了。親戚來祭奠,勸李朝榮搬出去住,兩個女兒也請父母下山,李朝榮不答應,說路還沒修好。 采訪過程中,李朝榮向記者提起一件痛心的事情。2012年春天,村民李軍懷孕的媳婦摔了一跤,肚子痛得厲害,臨產時大出血。村里都是些孤寡老人,沒人會止血,沒人會接生,打電話沒信號,漆黑的晚上把人抬出山,憑幾個老人更不可能。孕婦家人跑下山打電話叫救護車,沒路,救護車只能停在山腳下,等清早醫護人員將孕婦抬到山下再送到醫院,孕婦連同肚子里的孩子都救不活了。 “一定要盡快把全村九莊十八戶的通村公路全部打通。”李朝榮堅定地說,“已經修好8公里了,還差最后1.5公里。快了。” 李朝榮的外孫女張利艷寒暑假時也經常來幫忙修路,她說:“跟外公去修路雖然苦,但是有收獲。外公外婆就像是當代的愚公,認準一個目標就不回頭。有了愚公的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歐陽常海)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