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籍居民受益,戶籍居民也受益 調查中,50.7%的受訪者曾經辦過居住證,但僅有5.3%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遇到過問題。“要準備的材料太多”,“資格限制多、辦不了”,“牽扯部門太多、互相推諉”等等是受訪者普遍遇到的難題。 調查揭示,94.8%的受訪者表示居住證原有政策存在申請盲區,應該降低門檻,提高覆蓋面。 在劉大偉看來,居住證政策與青年人的利益最為相關,畢業后要顧及工作和家庭,沒有比穩定的環境更重要的了,“上海非戶籍人口貢獻60%以上的社保金額,特大城市怎能拒絕年輕人平穩、迅速落戶?我擔心各地有許多附加條件,暗中增加門檻。” 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戶籍制度改革專家王海光認為,對于申請資格的設置,是基于原籍居民的利益,同時考慮照顧到客籍居民的利益,以及城市的承載量。 王海光認為,最大的受益群體是客籍居民,但原著居民的福利并不會減少。從長遠來看,也是對原籍居民有利的。“因為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居民創造出來的。新居民的加入也意味著稅源的擴大,能促進城市更好地發展。戶籍制度本質上也是要實現這個目標的。” 居住證解決不了大城市的人口矛盾 調查顯示,70.2%的受訪者認為居住證會讓人在異地生活工作得更踏實。更進一步,68.2%的受訪者表示更傾向于去落戶政策寬松友好的城市工作。 工作了兩年,來自福建的李師最近在上海買了房,“在上海,納稅滿1年后就可以辦居住證了,而且購房資格的取得也比北京簡單。”據他介紹,上海的居住證和買房資格并不直接掛鉤。“居住證是與基本福利相關的,而買房資格則是與結婚與否及社保記錄相關的,如果要落戶,還有積分制度對應。”李師認為上海的模式應該被其他地方借鑒。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焦宏昌認為,目前這個制度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有些基本權利,沒有居住證也是可以享受的,比如上海的義務教育等。“人們對居住證不要誤讀,以為必須有居住證才能享受這些權利。對于沒達到條件的人,也有相應的權益保障。” 在卞修全看來,居住證制度不能解決大城市的人口問題,雙方都不滿意。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需要加大投入,盡快消除城鄉間、地區間的各種不平等,使全國公民都能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與各種便利,而不是對原有有限資源進行重新分配。 本報北京1月4日電 |
相關閱讀:
- [ 12-31]美調查:美過半受訪者誤認為中國持美大部分國債
- [ 12-27]超半數受訪者:“手術室自拍”有違職業倫理
- [ 12-19]調查顯示近8成受訪者認為澳門回歸15年發展更好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