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阿斯塔納1月1日電 題:哈國民眾的節日哲學:過什么節都好 中新社記者 文龍杰 “只要快樂,過什么節都好。”這是生活在突厥文明、伊斯蘭文明、斯拉夫文明三種文明交匯中的哈薩克斯坦民眾的“節日哲學”。 哈國各大報紙、網站頭版頭條的“總統新年賀詞”,人們之間互道“新年快樂”,以及商場的廣告、街道的布置都表明,“新年”在這個國家是個不小的節日。 “我昨天和朋友去狂歡了,一起跨年慶祝。”哈薩克小伙子拉曼對記者說。“你看路旁的殘灰,那是昨晚人們放煙火留下的,昨晚的煙火真是漂亮!” 這其實并不是哈國最隆重的節日,“我們的新年在三月份,‘納吾魯孜節’。”拉曼的母親告訴記者,“眼下的這個‘新年’是俄羅斯的節日,但我們現在也過,節日多了不是壞事。” 哈薩克斯坦有272.49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土包括中亞北部和東歐的東南部,烏拉爾河以西部分屬于歐洲,西部毗鄰里海。哈國不僅在地緣上位于歐亞交匯處,而且其文化也受到突厥文明、伊斯蘭文明、斯拉夫文明的綜合影響。 “實際上,我們還過‘古爾邦節’。”拉曼母親說,“納吾魯孜節、古爾邦節、新年都是我們的法定節日。” “納吾魯孜”來自波斯語,是“年頭或元旦”的意思。“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人信奉伊斯蘭教前就有的,是一個與哈薩克族紀年法有關的節日。在哈薩克族自古相傳的十二生肖紀年法中,晝夜相等的一天(正值中國農歷“春分”),被視為“交歲”的一天,因而稱作“納吾魯孜”。 古爾邦節則是穆斯林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歷每年十二月十日,以舉行會禮、宰殺牛羊、聚餐為主要內容。哈薩克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古爾邦節也理所當然成為該國重要節日之一。 而迎接新年的傳統則是從俄羅斯人那里沿襲而來。自1699年彼得大帝依照西歐各國的傳統習慣,將俄羅斯新年改為1月1日慶祝后,這一天就一直是頗為隆重又具民族特色的俄羅斯傳統節日。 總之,突厥文明、伊斯蘭文明、斯拉夫文明都在哈薩克的節日風俗里得到了體現。那么,哈國民眾對這三個節日有什么看法呢? “沒什么區別,只要能快樂,過什么節都好。”拉曼母親笑著對記者說。(完) |
相關閱讀:
- [ 12-29]首屆全國藝術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論壇閉幕
- [ 12-2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
- [ 12-22]閩學研究要樹立大儒學觀大哲學觀
- [ 12-19]《孔子哲學》新書發布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 [ 12-09]從“虎皮象牙”看谷俊山的人生哲學
- [ 11-30]四川大學哲學系"學霸"走紅 寢室藏書2000余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