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生向黨員干部發新年“勤廉倡議”:有錢有權別任性 中新網南京12月29日電 (通訊員 吳德 龐博 記者 申冉)“有錢,不要任性,錢是你的,資源是大家的,讓光盤之風持久吹;有權,更不得任性,若還心存僥幸想踩‘紅線’,先問下‘你家里人知道嗎’?NOZUONODIE,你造嗎?” 29日,在江蘇省南京市紀委監察局、棲霞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紅楓廉韻杯·青春思辨會決賽暨“我的勤廉家風”優秀作品頒獎活動上,來自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大四學生代表了南京12所高校、20萬大學生向全國黨員干部家庭發出了這份“萌萌噠”新年“勤廉微倡議”。 該倡議在南京紀委官方微博“@鐘山清風”上一經發布,在網絡上就受到熱捧,朋友圈里“刷屏”轉帖。截至29日晚,這份“微倡議”已被全國數萬粉絲閱讀、點贊、轉發、評論。 “勤廉倡議書居然這么潮的?!那些網絡‘熱詞’讓我一下就把倡議內容記住了!”一名參加活動的當地街道干部聽完了倡議直豎大拇指。 “這份‘微倡議’,是咱們學校的一幫‘90后’自發創作。策劃時,大家就紛紛提議,一定要整出份萌萌噠的‘倡議書’,讓人看一眼就被吸引,看兩眼就記住!”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大四學生江蓉說,為了這短短一兩百句,他們還把前不久網上才評出來的“2014年十大網絡用語”、“2014年十大網絡熱詞”搬出來,一下課就圍在一起討論,好幾個晚上都沒睡好。 “‘微倡議’是我們代表南京仙林大學城12所高校、約20萬大學生,向全國的家庭特別是‘黨員干部家庭’發出的!”江蓉告訴記者。 據悉,在仙林大學城上學的這些大學生,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了全國80%的區、縣,有不少大學生本身就來自干部家庭。 “這些大學生聯系著千萬個家庭,通過他們來倡議勤廉家風,輻射面非常廣。”南京仙林大學城紀工委書記趙曉昭說,大學生同時也是未來的社會各領域的精英,通過組織他們深度參與廉潔教育,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上“廉潔底色”,對推動整個社會的“政治清明”具有一定意義。 截至下午4:00,短短5小時,“微倡議”已被全國近兩萬粉絲閱讀、點贊、轉發、評論。 除此之外,當天的“我的勤廉家風”優秀作品頒獎儀式上,還展示了今年四月南京市紀委向全社會發布“我的勤廉家風”征集令的豐碩成果。 據南京市紀委新聞發言人助理、宣傳部長邵建光介紹,他們的征集令發布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短短140天里,包括西藏、內蒙古、新疆等偏遠地區在內的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250多個家庭,“曬”出了父輩、祖父輩的“勤廉往事”。在投稿作者中,既有90多歲高齡的退休老干部,也有10來歲的小學生,還有大批在校大學生,涵蓋了“公務員、醫生、教師、軍人、學生、農民、企業家”等社會各個階層。其中,作者或稿件“主人翁”是處級以上黨員干部的,有450多人;級別最高的是廳級領導干部。 經過多輪專家評選,南京市審計局干部方敏《父親的“順口溜”》等56篇作品分獲大賽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邵建光告訴記者,這2250多個來自全國的真實故事,是“勤廉教育的生動教材”。他們已匯編成冊,將發放給該市黨員干部。“希望能夠引導更多黨員干部自覺樹立勤廉家風,建設廉潔家庭。” 當天,還有來自南京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的高校辯手,圍繞“當代社會,勤廉家風能否持續傳承?”這一“焦點”,展開了別開生面的激烈辯論,受到了在場學生和黨員干部的熱烈反響。(完) |
相關閱讀:
- [ 02-28]中國第一個農村黨員干部勤廉教育館開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