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最郁悶的男人,大概是他 前后兩位老婆的兩個孩子,都不是他的;他還被第二任老婆告上法庭追債 倒霉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可他說:日子,還是要好好過下去 本報通訊員 北瓔 本報記者 周文丹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吳先生真是忍不住。心里苦啊! 第一次婚姻生的女兒,養(yǎng)了9年,結(jié)果親子鑒定顯示不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懷了孕,他高興壞了,結(jié)果妻子幽幽來了句,“可能也不是你的”,再次離婚;之后,前妻拿著他當年開玩笑寫下的借條,上法院告他還錢。三次上法院,人財兩空,吳先生身心疲憊。 “我真的只想好好過日子,怎么會這樣啊……”年近四旬的大男人,說著說著,眼眶又紅了。 一婚生的女兒,鑒定結(jié)果非親生 他打第一場官司:改判撫養(yǎng)權(quán) 吳先生的第一次婚姻,始于2004年。婚后沒多久,妻子就懷孕了,緊接著女兒降生。2008年,柴米油鹽漸漸耗盡了小兩口的熱情,兩人平靜地分了手,當時女兒才4歲。 吳先生的父母很疼小孫女。所以離婚時,他只提了一點,女兒歸他撫養(yǎng),撫養(yǎng)費妻子就不用給了。 兩人達成協(xié)議后,就去民政局辦了離婚,孩子由吳先生和父母一起撫養(yǎng)。 時隔5年,去年3月,吳先生迎來了第二春,迎娶了應女士。應女士也有過一段失敗婚姻,兩人年齡又相仿,吳先生很珍惜來之不易的感情。 后母向來不好當。尤其是女兒已經(jīng)9歲了,突然出現(xiàn)一個陌生女人要當她媽媽,孩子接受不了。應女士給丈夫吹枕頭風。“你女兒長得一點也不像你,脾性也不像。以后我們總要有自己的孩子的,要不把她送走吧?” 吳先生心里其實不太舍得,可妻子的話正好戳中了他的死穴——確實有不少人說過,女兒不像自己。思量再三,他決定帶女兒去做親子鑒定。 沒想到,一語成真,養(yǎng)了9年的女兒,果真不是他親生的。吳先生羞憤交加,去年下半年與前妻對簿公堂,要求改判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同時索要撫養(yǎng)費、精神損失費等。 最終,法院判決女兒歸前妻,吳先生獲得總計10萬元費用。 二婚妻子懷了孕,孩子也不是他的 他打第二場官司:離婚 人心都是肉長的,尤其是老人,特別寵愛孩子,哪怕不是自家親骨肉,可付出的感情確是實打?qū)嵉模幌伦幽睦锸盏没亍?/p> 孫女被送走后,吳先生的父母郁悶了,老兩口硬逼著兒子帶回了孫女。應女士哭過、鬧過,都沒用,于是心生去意。今年8月,她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 一邊是父母和孩子,一邊是妻子,夾在中間的吳先生很是難做。可他知道,自己只想好好過日子,不想再離婚了。 案子還沒開庭,應女士懷孕了。吳先生高興壞了,他認為這是個挽回婚姻的好契機,而且自己終于要當真正的爸爸了。他特意向單位請假,去照顧妻子。 即便如此,應女士也不肯回頭。吳先生不明白,夫妻倆的矛盾真有這么嚴重嗎? 見丈夫不肯離去,應女士嘆了口氣,幽幽地說出了真相,“孩子可能不是你的。” 晴天霹靂再次擊中吳先生。心灰意冷之下,今年10月,兩人離了婚。 前妻拿婚前寫下的借條要他還錢 他打第三場官司:還債 十年,兩次結(jié)婚,又兩度離婚,兩番有了孩子,卻全都不是自己的。十年,真正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吳先生以為,霉運到此總該結(jié)束了吧。沒想到,第二任前妻應女士,再次把他告上了法庭,要求他歸還欠款15萬。 “這張借條我都不知道從何說起。”吳先生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說,事情要從去年兩人登記領(lǐng)證的前幾天說起,有一晚應女士拿了張8萬元存款的銀行卡給他,說是她近幾年的積蓄。 “她說,兩人要一起過日子,錢就一起用。我感動得不行,覺得老天待我還是不薄的,這回我終于遇上了對的人。”吳先生說,他接過銀行卡后,應女士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又提了個建議。“她說怕我以后對她不好,她要個保障,讓我寫個借條,不過不是8萬,是15萬。萬一我真對她不好了,這筆錢就當做是她的補償。” 現(xiàn)在案子剛立案,會怎么判還不好說。但法官說,吳先生的勝算很微弱,因為借條是婚前打下的,也沒有旁證。吳先生點點頭,“我心里有數(shù)了。我只希望能多給我一些籌款時間。”不過,他還說了另外一句話,“不管怎么樣,日子總還是要好好過下去的。” |
相關(guān)閱讀:
- [ 12-25]廣東汕頭一男子縱火燒傷待產(chǎn)妻子與1歲女兒
- [ 12-25]吃"霸王餐"被懷孕老板娘攔下 經(jīng)協(xié)調(diào)男子主動道歉
- [ 12-25]兩男子因撿廢品引發(fā)沖突 青年用刀片劃傷對方臉
- [ 12-25]醉酒男子大鬧急診室腳踹朋友 按壓在病床口出穢語
- [ 12-25]兩名大學生被困無人島 平潭一男子寒冬下水施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