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樹斌案從“鐵案”到疑案的始末 最早報道“一案雙兇”揭開聶案疑云者回憶9年前的“新聞風云” 編者按 2014年12月15日,內蒙古“呼格案”再審宣告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無罪,然而無罪者已經蒙冤九泉18載。 之前的12月13日,與內蒙古接壤的河北省,另一起同樣備受關注的“聶樹斌案”也迎來轉機。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異地復查。 “呼格案”和“聶樹斌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個年輕人在同一個年代皆因為奸殺案被判死刑并迅速執行;同在2005年,“真兇”浮現;均有媒體記者的執著追問,前者有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湯計,后者有原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商報》總編馬云龍和記者范友峰。 本文借“聶樹斌案”最早報道者范友峰之筆,還原“鐵案”變為疑案的過程。 在“呼格案”水落石出之后,公眾期盼“聶樹斌案”的真相能早日“歸來”。 每天開車上班,車輪碾過北京車流喧囂的街市,摩擦瀝青地面發出沙沙的聲響,幻覺中,我總想起一輛山地車單薄靜止的車輪。 這位山地車的主人是永遠21歲的聶樹斌,他在1995年4月27日因強奸殺人的罪名被執行死刑。2005年2月,當自稱“真兇”的王書金在河南滎陽落網,這個騎著當時最時髦山地車的農村青年,已經離世10年,青春、生命,一切已隨風而去無法挽回。 聶樹斌是否是含冤而死? 2014年12月,最高法指定由山東省高級法院異地復查聶樹斌案。此案在河北僵持9年后,逝者聶樹斌的家人及關注此案的民眾,終于見到了“獲得一個說法”的光亮。 |
相關閱讀:
- [ 12-18]聶樹斌案因忽略司法獨立不能再審
- [ 12-15]聶樹斌案調查為何9年無結果 復查姍姍來遲三疑問待解
- [ 12-15]人民時評:讓疑案爭論推動法治共識
- [ 12-15]聶樹斌案異地復查 近六成網民點贊“法治新常態”
- [ 12-14]聶樹斌案律師:曾每天打河北高院1名庭長電話
- [ 12-13]山東高院將復查聶樹斌案 聶母擬去兒子墳頭報信
- [ 12-13]聶樹斌案將復查 親屬可以委托律師并閱卷
- [ 12-13]人民日報評聶案復查:給真相以機會 還生命以尊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