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判效率大幅提升 12月2日,南京父親打死13歲女兒一案開庭審理。因女兒晚歸,父親用鋼管毆打致其死亡,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該案組成合議庭,由南京中院少年庭庭長周侃任審判長,少年庭助理審判員徐聰萍等任審判員。 整個辦案過程,徐聰萍密切關注周侃的一言一行。案件涉及被害人隱私,隱私部分又對被告人量刑有重大影響,怎么處理?社會輿論非常關注此案審判,如何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徐聰萍感到,要跟周侃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院庭長出庭審案,對年輕人而言是幸運的事。”29歲的徐聰萍感嘆道,自己從一個法學研究生進入法院工作,在接觸案件后發現,書本上的知識根本不夠用。跟著院庭長辦案,看著一個優秀的法官遇到困難如何處理,這種直接的傳道授業讓自己少走了許多彎路,加快了成長。 今年,徐聰萍榮獲江蘇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先進個人,還獲得了南京中院優秀裁判文書獎。 “院庭長通常由優秀法官升任,他們有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又有一定的人生閱歷,通過出庭審案,接觸當事人充分了解案情,不僅案件質量有保證,而且可以將辦案的經驗、技巧通過一起辦案傳授給年輕法官。”劉紅兵說,院庭長審案對提升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效果是長遠的。 通過院庭長辦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南京中院審判效率大幅提升。今年1月至9月,該院共受理各類訴訟、執行案件10616件,同比上升22%;審執結8022件,同比上升20.8%。各業務部門案件平均審理天數53.8天,同比下降7.4%。 騰出時間多辦案辦好案 實際上,雖然之前很少出庭審案,但院庭長的工作并不輕松。劉紅兵介紹說,中院業務庭有很多行政事務,庭領導要審核簽發大量裁判文書,要進行調研、總結審判經驗對下指導業務,還要管理好隊伍開展思想教育、廉政作風建設、對外宣傳等。 院庭長辦案,時間從哪兒來? 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為院庭長騰出了一部分時間。南京中院重新組建了51個合議庭,每個合議庭“3+3+1”組合,即3個法官、3個法官助理、1個書記員,由庭長、副庭長、公開選撥出的資深法官擔任審判長,裁判文書由審判長簽發。 “改革前,我負責3個合議庭,所有裁判文書都要我簽發,遇到疑難復雜案件都要向我匯報,共同研究。”南京中院民一庭副庭長黃偉峰說,改革后,他擔任一個合議庭審判長,只負責簽發這個合議庭的案件,這讓他有更多時間出庭審案。 現在,每周二至周四,是黃偉峰固定出庭審案時間,每天大概審理4起案件。今年,他已主審案件過百件,是中院所有庭領導中辦案最多的。 李子木坦言,自己有時間主審那么多案件,與配備法官助理有很大關系。法院為他配備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書記員,他將兩人都按照法官助理培養,庭前調解、草擬裁判文書等事項都由他們完成。 “院里還給業務庭配備了一名專職副書記,黨務、作風建設等事務由副書記處理。”劉蘇文說,現在他每周將一半以上的時間用在辦案上。 相對于副庭長而言,庭長特別是院領導,很多行政事務難以避免。為了讓院領導辦好案件,審案時,南京中院給院領導所在合議庭配備資深法官、表現優秀的法官助理,讓院領導能夠將更多時間用在閱卷、庭審、合議、裁判文書的審核簽發上,確保案件質量。 “如果明確開庭時間后,發現與行政事務有沖突的,必須以審判為中心,行政事務由其他院領導代辦。”劉紅兵說。 目前行政減負還沒到位 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不少人還是清醒地認識到,在大量案件壓來之時,行政事務還沒有相應減少到位。 “庭長辦所在庭人均20%的案件,副庭長70%,都是法院強壓給他們的,由于大量行政事務沒有減少,辦案只能擠壓他們的休息日、節假日。”劉紅兵說。 在這件事上,庭長很難抉擇——副庭長要帶自己的審判團隊,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合議庭、放在案件上,已經很忙碌了,如果仍然把調研、外宣等工作分配給他們,于心不忍;如果都是自己干,肯定忙不過來。 “對于院領導而言,不僅有院內的行政事務,院外的行政事務也很多,導致辦案數量很難有所突破。”劉紅兵呼吁,改善外部環境,給院庭長更多的辦案時間。 黃偉峰認為,院庭長辦案要作區分,要進一步提高副庭長辦案數量。而對于庭長和院領導來說,大量辦案并不現實。李子木則提出,應建立機制,讓副院長也盡可能辦更多案件,讓其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指導審判實踐。 據介紹,南京中院正準備實行行政助理制度,給每一位院庭長配一名行政助理,院庭長的行政事務由其指示行政助理完成。在此基礎上,繼續深挖院領導和庭長的辦案潛力,將院領導辦案數提高到其分管業務庭人均辦案數的20%至30%,庭長辦案數提升至50%至70%。 “像院庭長這樣的優質審判資源,應該充分利用。”劉紅兵表示。 |
相關閱讀:
- [ 12-18]仙游昔日楷模法官受賄43萬元 獲刑5年6個月
- [ 12-18]當初呼格案如果換個法官會怎樣
- [ 12-17]美華裔法官分享成長心路歷程 鼓勵亞裔勇敢奮斗
- [ 12-17]留加學生被害案進入退庭商議階段 法官促公正裁決
- [ 12-17]仙游昔日楷模法官受賄43萬元 獲刑5年6個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