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在這一戶改新政中,有一個提法頗受關注:《意見》提到,在有合法穩定住所即可落戶的縣市中,不包括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等環京津五縣市,并明確提出,要合理確定首都周邊城鎮的落戶條件。
對于成千上萬打算落戶在環京津五縣市的北漂一族來說,一紙戶口承載著太多意義。文件一出即引發各方解讀,其中,不乏各種猜測和誤讀。不可否認,多年以來,“買房落戶”政策讓環京津五縣市的人口規模急速增長,新增人口近八成是北漂一族,這也成為當地多種產業發展的重要牽引力。有人預測,在我省戶籍改革新政之下,環京津五縣市“買房落戶”政策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本報記者 王 博 [廊坊報道]
新政引發市場變化和各方猜測
去年在燕郊住上了96平方米的房子,34歲的安徽人劉嵐認為,在北京打拼了八年,終于甩掉了“北漂”的帽子。
“一是要一個安穩窩,二是孩子以后上學不用到處托人找關系了。”劉嵐說,這是當初下定決心花費幾乎所有積蓄在燕郊買房的初衷。
雖然房產證已經到手,但戶口一直拖著沒辦,直到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條關于河北省戶籍制度改革的新聞,他才意識到,要先放下手頭的事,把戶口落下來。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提出,要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在縣級市市區、縣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不含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有合法穩定住所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夫妻雙方父母,可以申請辦理當地常住戶口。
《意見》還特別提出,要合理確定首都周邊城鎮的落戶條件。在首都周邊的廊坊市市區、三河市市區及下轄建制鎮、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政府駐地鎮及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職業并有合法穩定住所,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夫妻雙方父母,可以申請辦理當地常住戶口。
對于具體落戶條件,《意見》將決策權交給了廊坊市政府,《意見》指出,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的范圍以及參加社會保險的年限,由廊坊市政府根據實際作出具體規定,對合法穩定住所不得設置面積、金額等要求,對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
如果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劉嵐就將成為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的常住居民。而同樣是看到這條新聞,他的同事小楊更多的是擔心。
“去年在香河買的期房,兩年后才交房呢。”小楊說,當初買房時開發商承諾落戶,不知新政落地之后,承諾還能否兌現。
新政一出,環京津五縣市房地產市場也呈現一些變化。
沿通燕高速一路向東,過了潮白河,就是燕郊的一條主干道102國道,國道兩側東西約一公里分布著大大小小上百家售樓處,銷售人員拿著各種各樣的傳單不停地招呼著來往的人。
這里就是燕郊有名的“售樓一條街”。
12月7日,周日,燕郊同時有三個新樓盤開盤。
“房源僅3000套,排號就排了8000個!”在幾家售樓處,銷售人員都向記者提起今天開盤的一處樓盤的銷售盛況,其中一處的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有些顧客一進門就問買房還能否落戶。”某樓盤銷售人員說,雖然一直以來關心買房能否落戶的客戶很多,但最近似乎又多了不少。
銷售人員普遍表示,他們也是從顧客口中聽說河北戶籍改革的新聞,公司并沒有針對此事的說法。“政策還沒定下來呢。”有不少人這樣說。
雖然在記者的調查中并沒有遇到為趕買房落戶的“末班車”而將買房計劃提前的案例,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個月以來,以燕郊為代表的環京津五縣市的房地產市場有點熱鬧。
“原因很多,包括貸款利率下降,首付比例降低等,也不排除有人害怕落戶政策生變而提前購買。”一售樓處的負責人說。
對于在燕郊買房的北漂一族來說,“戶口”是一個敏感詞匯。
“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月5日不辦理戶口遷入、遷出。”這是近日環京津某縣市相關部門發出的一份通知。雖然相關部門明確解釋,不辦理戶口事宜是因為人口系統方面的原因,但還是有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很多人將其與《意見》掛鉤,認為“政策一出,變化說來就來”。
“據統計,近年來,在環京津五縣市買房落戶的新增人口中有八成是北漂一族。”業內人士介紹,戶口極大地牽動著這部分人的神經,一方面源于長期缺乏歸屬感;另一方面,在現有政策下,戶口牽扯到未來孩子上學等多方面問題。
對于《意見》中提到的廊坊將何時出臺具體規定,省公安廳和廊坊市公安部門均未作出回應。
基礎設施不堪重負倒逼戶口設限
在北京從事銷售工作的小田是兩歲孩子的母親,每天凌晨5時起床從位于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家出發,乘坐938路公交車,再倒地鐵1號線,總共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北京建國門附近的單位,對于每個工作日早晚的“長途跋涉”,她早已習慣。
“我和老公在北京都有工作,老人幫忙帶孩子,一年之后還能上小區附近的公立幼兒園,生活就算穩定了。”小田坦言,這兩年幸福感越來越高。
“在大廠落戶,解決了孩子上學問題,這堅定了我留在北京的信心。”小田說,要不然,堅決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她早就回湖南老家找工作了。
小田道出了很多像她一樣在北京工作、在河北居住落戶的北漂一族的心聲。
事實上,正是多年來環京津五縣市“買房落戶”政策的存在,解決了北漂一族未來生活的后顧之憂,也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繼續漂在北京。
隨著燕郊成為眾多北漂一族的聚集地,沒在當地生活過的人很難想象,燕郊的城市基礎設施所承擔的重負。
家住燕郊紫竹園小區的張先生每個工作日開私家車到北京國貿附近上班,按照最便捷的路線,他要先順著迎賓路向南,到燕郊102國道,再一路向西就到了國貿。但令外人想不到的是,兩公里的迎賓路至少要占用他40分鐘的時間。
“道路很窄,車輛擠得水泄不通。”張先生說,“都說北京堵,在我看來,燕郊更堵。”
在燕郊,全城大堵車的景象幾乎在每個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時間準時出現。而到了夏季,一遇大雨,“看海”、“車輛被淹”等又成了當地網絡論壇中的關鍵詞。
不光交通,龐大的外來人口讓當地的教育資源也承受巨大壓力。
據介紹,當地教學質量較好的公立學校僅有燕郊六小、燕郊八中、燕郊二中等四五家,攤開地圖可以發現,它們都集中在城區中心位置。雖然幾乎每個開發商都在小區內開設了幼兒園和小學,但仍然不能滿足小區居民逐漸增長的入托、入學需求。
一名家長講了這樣一件事:孩子正在讀小學,一個班容納了80名學生,坐在后排的學生聽不到老師講課,老師索性就用起了話筒;學生們習慣多帶幾支鉛筆,因為如果鉛筆掉地上,座位間沒有彎腰撿起來的空隙……
據相關資料,目前,燕郊人口已達80萬人,而面積僅50平方公里。
正是看到了近年來燕郊環境空間的日益擁擠,不少北漂一族就將目光投向大廠、香河、固安等地。
“3000人在燕郊僅有80畝地,而在香河有400畝地!”這是香河某樓盤推出的廣告。正是考慮到居住環境等因素,小田當初才選擇在大廠買房。
據了解,近年來,環京津五縣市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尤其在靠近京津區域,房地產企業將銷售目標主要對準了龐大的北漂一族。
在固安縣,北京943路公交車路過的京開高速兩邊分布著很多售樓處。與大廠和香河不同,由于縣城距離北京市郊并不遠,通過近幾年的房地產開發,固安縣城基本與北京市連成一片。
“這些地區就是三年前的燕郊。”采訪時,不少人這樣判斷。毋庸置疑,隨著北漂人群買房落戶的目的地從燕郊逐漸向環京津其他縣市區轉移,我省環北京周邊城市的規模正在逐漸擴大,有人預測,目前燕郊的城市病或將在幾年內傳染到周邊地區。
因此,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正是環京津五縣市落戶政策受限的題中之義。
“廊坊全面放開戶口確實承載不了,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要與人口同比例發展。”專家分析說,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之下,北京不能再“攤大餅式”地發展,而周邊地區越來越與北京融為一體,這必然要求北京周邊地區進一步綁緊戶口的“袋子”。
產城需互動才能吸引人才落戶
看著老鄉們紛紛在燕郊等地落戶穩定下來,來北京工作三年的IT從業者薛峰雖然一直琢磨在大廠買一套房子,但因囊中羞澀,一直在觀望。12月6日,在大廠一處樓盤的售樓處,業務員對他說:“如果再不出手,恐怕就不好落戶了。”
這正是薛峰所擔心的。但當他走訪了多處樓盤之后,這種擔心又減少了許多。
“不少樓盤都在住宅項目旁邊規劃了創業園或IT創業中心,到時候,我或許能在那里找一份好工作。”他坦承,IT行業人才流動較為頻繁,只要有成熟的團隊,不管在北京還是河北,都有用武之地。
根據《意見》,有合法穩定的職業將成為未來落戶環京津五縣市的必要條件之一,這一設置能否讓京津五縣市具有人才落戶的吸引力?
“這邊是目前已經營業的喜來登大酒店,那邊是正在建設的創業大廈,整個項目光寫字樓就有五六座。”在大廠一處樓盤前,銷售人員指著一處巨大的沙盤說。
他告訴記者,目前,當地一家房地產公司開發的規模已經從單個樓盤到整片區域,這有利于當地住宅、商業等配套設施、產業園三者的有機結合。
不當北京的“睡城”,必須要發展與北京關聯密切的產業,這已成為共識。事實上,近年來,燕郊一些樓盤早已不再有戶口方面的承諾,這一方面源于燕郊人口的飽和,另一方面也由于近年來燕郊眾多產業的成長。
“第4代城市綜合體”,燕郊一處樓盤赫然打出這樣的廣告語。
“通俗來講,該綜合體將實現居住、購物、商業、商務四方面的整合。”該房地產相關負責人認為,燕郊“睡城”的時代正在逐漸遠去。
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周邊必須建設人口規模達三五十萬中等城市規模的衛星城,這已成為業界共識,專家認為,對于戶籍新政下的環京津五縣市來說,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提升,必須走靠產業留住人才的路子。
業內人士認為,戶籍新政將在一定程度上催促環京津五縣市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在環京津五縣市與國內其他縣市相比落戶條件均等的情況下,人們選擇在哪一地落戶,首先要考慮這一地區是否比其他地區具有地緣、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專家認為,這必然要求,環京津五縣市的產業發展要依存北京,獲取“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產業發展優勢。
12月7日,位于大廠回族自治縣的一處樓盤吸引了不少來自北京的購房者。 王博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