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抱持“居家型”世界觀 外媒看好中國外交
2014-12-11 06:57:4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APEC會議,G20峰會,以及席卷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的“中國旋風”,都發生在11月。11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不僅是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也吸引了大量外媒的眼球。外媒紛紛表示,在習近平主席身上,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大國外交的風范。外媒為啥這么看好中國外交? 大國外交彰顯新風范 中國歷來抱持“居家型”世界觀 到了20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預計將達到美國的兩倍以上,但崛起后的中國既不會像美國那樣耀武揚威,也不會像殖民時期的歐洲那樣進行侵略。它將在擴大經濟實力的同時,進一步發揮文化和政治影響力,并改造由西方主導的現存國際秩序。 中國的歷史文化有別于西方,它必將會通過自己的歷史棱鏡來看待世界,并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重組世界。中國歷來抱持一種“居家型”世界觀,滿足于所處的中央地域和優越的文化,因此不像地理大發現后的歐洲那樣侵略其他落后地區。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一味凸顯軍事力量。 中國目前還未能在國際舞臺發揮文化和政治影響力,但隨著經濟實力的壯大,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如對教育的重視,以及高效的治理方式將逐漸引起國際重視。 ——11月28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 《崛起后的中國不會耀武揚威》 中國不推行“面子外交” 全世界之所以開始重視中國的聲音、關注中國的“臉色”,完全是基于中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但當今中國外交根本不是靠“臉色”,中國不推行“面子外交”,而是日趨理性和務實。中國外交吃過虧也摔過跟斗,但是始終獨立自主,并正日臻成熟。 中國現時的外交邏輯其實可以簡練地概括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和“你若敬我一尺,我必敬你一丈”。中國人不愿也不會再看他人“臉色”過活,但也無意恃強凌弱,肆意向他人擺“臉色”。此正所謂不卑不亢、有理有節。 ——11月28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外交新意突出 首先,外交布局層次豐富,主線清晰。一方面經略周 邊外交。另一方面注重大國外交,對于美國,不沖突不對 抗;對于俄國及歐盟,多合作多往來。第三方面,熱絡多 邊外交,把中國友好的情誼傳遞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其次,外交戰略新意突出。以大國崛起為背景,彰顯大國外交戰略的三要素,即大國原則、大國戰略和大國擔當。 再次,外交手法清新樸實,效果顯著。國際外交舞臺上多是元首外交,而習近平使用多層次多方位的外交手法,讓國際社會耳目一新——實惠的商業外交、感人的民間外交和溫馨的夫人外交。 ——澳大利亞澳洲網 正能量塑亞太新秩序 打破霸權,過渡到多極世界 APEC成員就中國提出的亞太自貿區協定時間表達成共識,這一決定將載入史冊。 顯然,中國在亞洲已經攻下一壘。中國在這個太平洋地區經濟共同體內,特別是在亞洲的影響力顯著增大,這主要是因為其經濟實力的力量。中國正與其他金磚國家一起遵循著打破霸權并過渡到多極世界秩序的戰略。 ——11月21日 德國《我們的時代》周刊網站 中國從規則順應者走向制定者 2014北京APEC會議是中國今年主辦的主場外交之一,成為對外宣示中國國家大戰略的重要平臺。美國明確表態歡迎中國的崛起,奧巴馬積極認可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亞洲正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傾斜,中國不再是規則的順應者,中國自信地在APEC舞臺上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大戰略。 這也是中美兩個大國在世界經濟游戲規則主導中的一次重要易位,從本次會議起,中國的戰略、政策的影響,不再局限于國內和地區,而成為全球性的引導甚至局部的主導。中國不再是規則的順應者,而成為亞太地區發展規則的制定者,實現以地緣經濟改變亞太地緣政治的目標。 ——11月20日 新加坡《聯合早報》 “我們期待著中國正能量” 中國為建立更加合理的亞太新秩序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實質性成果,必將在全球背景的天幕上留下濃墨重彩。 我們期待著以雙贏、多贏、共贏為訴求,以改革、創新、互聯為方法論的中國正能量,一如本次會議——腳踏實地,步步為營,信心滿滿,為重塑更加健康的亞洲新秩序,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法國《歐洲時報》 |
相關閱讀:
- [ 12-09]巴林一警察遭恐怖襲擊死亡 外交大臣強烈譴責
- [ 12-09]德國轉變外交理念 從世界舞臺邊緣走向中心
- [ 12-09]俄羅斯人外交觀點新變化:七成認為中國最友好
- [ 12-08]法俄“經停外交”成“融冰之旅” 烏危機現轉機
- [ 12-05]美媒:美內政外交被恐怖主義牽著走 扼殺創造思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