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價改改什么:大部分價格將放開 拒休克療法
2014-12-08 07:01:4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張芳曼制圖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 新一輪價改,改什么?(經濟熱點) 本報記者 朱劍紅 劉志強 助推經濟轉型 關系全面改革 價改要啃“硬骨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價格改革的取向,無疑就是市場化。 “30多年來,我國價格改革先后經過了三個階段”,對價格改革歷程,中國價格協會會長王永治熟稔在心: 1979年到1991年,是改革計劃價格體制階段,其中,1979年—1984年“以調為主、以放為輔”,1985年之后變為“以放為主、以調為輔”,開始實行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 1992年之后,價格改革步入“快車道”,1992年至2000年的8年間,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價格體制階段,絕大部分雙軌制商品的價格交由市場調節; 2001年至今,大規模、大面積、大幅度的“調”“放”基本結束,改革重點轉為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價格調控體系,并對極少數重要商品服務價格進行調整。 從1992年到2001年7月,中央管理的定價項目從141種大幅壓減至13種,分別是:重要的中央儲備物資,國家專營的煙葉、食鹽和民用爆破器材,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藥品,教材,天然氣,中央直屬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電力,軍品,重要交通運輸,郵政基本服務,電信基本業務,重要專業服務。 此后,中央儲備物資、化肥、電信基本業務相繼放開,時至今日,中央定價項目只剩下十大類。國家發改委表示,去年年底,我國已有95%以上的消費品、97%以上的生產資料實現了市場定價。“剩下的主要是一些影響面廣、后續產業鏈長的基礎性產品,或與民生緊密相關,或涉及壟斷,利益關系復雜。”王永治說。 價改走過35年,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而這些“硬骨頭”牽制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目前在資金、土地、能源以及水、電、天然氣等要素市場上,政府干預過多,導致價格不能反映市場供求與資源的稀缺程度,也導致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失衡,以及高污染、高能耗等問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 價格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王永治說,要利用價格改革帶來的市場倒逼機制,促進壟斷行業改革、稅制改革、質量體系改革、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等其他領域改革。 此外,把價格更多交由市場,也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對市場不必要干預的應有之義。 |
相關閱讀:
- [ 12-03]明起新一輪冷空氣來襲 南平再迎降溫天氣
- [ 12-02]法拉電子:新能源薄膜電容開啟新一輪成長
- [ 12-01]滬貴銀引領新一輪財富熱潮
- [ 11-27]降息促使樓市新一輪躁動 搶房潮暫時不會出現
- [ 11-26]降息促使樓市新一輪躁動 業內:搶房潮暫不會出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