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煒在第七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發表演講:溝通中互信 合作中共贏
2014-12-03 08:32:49??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二是存在分歧、時有摩擦。昨天,我乘機從北京到華盛頓,橫跨太平洋,飛行萬余公里。我想,如此遙遠的距離,如果沒有往來,哪會產生分歧?正是因為中美互聯網融合得越來越深,交流得越來越廣,聯系得越來越緊,我們的不同點才容易被放在放大鏡和聚光燈下,加上文化的差異,一些問題自然就出現了分歧。比如,在網絡空間治理上,美方講“多利益相關方”,中方講“多邊”,這本來并不矛盾,沒有“多邊”,哪來“多利益相關方”的那個“方”呢?因為概念的不同而刻意夸大分歧,不僅無益于中美網絡關系,也無益于世界互聯網的共治和發展。 深度融合,因為充滿信心;存在分歧,說明缺乏信任。有信心,卻缺信任,這是當前中美網絡關系中躲不開、繞不過的問題。中國古代有一則寓言故事叫“疑人偷斧”,講的是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人偷走了,就暗地里觀察。他看那個人走路的姿勢,臉上的表情,說話的語氣,一舉一動都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可過了幾天,他在自家院子里找到了那把斧子,才想起是自己遺忘在院子里了。這時候他再看鄰居家的人,怎么看都不再像偷了斧子的樣子。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信任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帶著主觀的偏見去看待他人,真實也會被誤解為虛假,美好也會被幻化為丑惡。 縱觀20年中美互聯網交流發展史,雙方盡管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可以得出以下基本判斷:我們在網絡空間共識大于分歧,合作多于爭端。習近平主席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我們可以有分歧,但我們不能沒有溝通;我們可以有爭論,但我們不能沒有信任。我們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我們應當看到,中美兩國合則兩利,而且是多方獲益;斗則兩傷,甚至是傷害世界。中美應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尋求更多利益匯合點,做朋友而不是對手,做真朋友而不是假朋友。我們應當看到,中國夢與美國夢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美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我們應當看到,中美在網絡空間共識是主流、合作是主流,我們不僅要求同存異,更要求同共進,讓互聯網給人類帶來和平和安全,讓互聯網不給犯罪和恐怖主義提供渠道,讓互聯網有助于未成年人的成長,讓互聯網更多服務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因為他們更需要互聯網,這也正是互聯網發展的要義。我們應當看到,互聯網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大交流、大發展、大融合是時代的潮流,共享共治是歷史的選擇,誰也阻擋不了,誰也改變不了,只有順勢而為,相向而行,才能把握時代脈搏,更好地創造和引領人類的未來。為了共同的美好未來,我們愿與大家分享五點主張: 一、彼此欣賞而不是互相否定。互聯網誕生于美國,從美國走向世界,這是美國為人類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有400萬家網站,6億多網民,世界互聯網企業前10強中國有4家,今年僅電子商務交易額一項預計將達到2萬億美元,而且還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幾天前,我在網上看到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的三季度財報,營業收入增幅均超過50%,這樣的增幅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說明中國的互聯網是開放的,說明中國的管理是有序的,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成功的,說明中國人民選擇的中國道路是正確的,說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堅強有力的。我們不僅需要為相同而歡呼,更需要因不同而互鑒,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欣賞對方的優點,借鑒彼此的經驗,而不是去否定對方、改變對方。 |
相關閱讀:
- [ 12-03]魯煒在美以“疑人偷斧”喻網絡關系 呼喚兩國做真朋友
- [ 11-21]魯煒:世界互聯網大會成功搭建兩個平臺
- [ 09-18]魯煒:打造中國-東盟信息港 做好五大平臺建設
- [ 09-11]魯煒:外國互聯網公司來華發展應遵守中國“底線”
- [ 09-11]魯煒談高通反壟斷案:在華外企須遵守兩大“底線”
- [ 09-10]魯煒:互聯網管理在中國的底線思維是遵守中國法律
- [ 09-10]魯煒:對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有清醒認識
- [ 06-24]國信辦主任魯煒呼吁國際網絡空間治理形成7點共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