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釣魚 網絡釣魚是指不法分子通過大量發送聲稱來自于銀行或其他知名機構的欺騙性垃圾郵件或短信、即時通訊信息等,引誘收信人給出敏感信息(如用戶名、口令、帳號ID或信用卡詳細信息),然后利用這些信息假冒受害者進行欺詐性金融交易,從而獲得經濟利益。受害者經常遭受顯著的經濟損失或全部個人信息被竊取并用于犯罪的目的。 (二)木馬病毒 特洛伊木馬是一種基于遠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它通常會偽裝成程序包、壓縮文件、圖片、視頻等形式,通過網頁、郵件等渠道引誘用戶下載安裝,如果用戶打開了此類木馬程序,用戶的電 腦或手機等電子設備便會被編寫木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從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竊取、電子賬戶資金被盜用等危害。 (三)社交陷阱 社交陷阱是指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社會工程學手段獲取持卡人個人信息,并通過一些重要信息盜用持卡人賬戶資金的網絡詐騙方式。 (四)偽基站 “偽基站”一般由主機和筆記本電腦組成,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能搜取設備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手機卡信息,并通過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冒充任意的手機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廣告推銷等短信息。 (五)信息泄露 目前某些中小網站的安全防護能力較弱,容易遭到黑客攻擊,不少注冊用戶的用戶名和密碼便因此泄露。而如果用戶的支付賬戶設置了相同的用戶名和密碼,則極易發生盜用。 (六)經典案例 經典案例1 |
相關閱讀:
- [ 11-2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不要輕易登錄陌生WIFI
- [ 11-25]多方合作織密安全大網
- [ 11-25]維護網絡安全順應民意 國家保護與行業自律并行
- [ 11-25]監測發現:上半年中國境內619萬臺電腦被境外控制
- [ 11-24]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 安全上網應成一種生活習慣
- [ 11-24]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定于每年11月最后一周
- [ 11-24]國平:讓網絡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 [ 11-24]首屆網絡安全周:讓網民感知身邊的網絡風險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