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有機會可能挽救那兩百多條生命 至少有兩個機會,有可能阻止這次災難的發生。 其一,假如肇事電工按規定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儀下井,在井下作業前先把周圍環境檢測一遍,發現瓦斯濃度超標就應當立即停止作業,而他恰恰沒帶便攜儀,檢修時也就不會察覺身邊瓦斯濃度已達到爆炸臨界值。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發現,不僅這個電工沒帶便攜儀,孫家灣礦幾乎所有電工都不帶。 其二,在礦震發生和瓦斯爆炸之間有11分鐘間隔。在此期間,如果及時斷電,就不會產生電火花;如果立即撤出礦工,即使發生爆炸,也能減少傷亡。 在那11分鐘里發生了什么?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一位官員說:“監測儀器已經發出了瓦斯濃度超限的警報,但監測中心的值班人員沒有果斷下令斷電,因為他沒有這個權限,他必須逐級向上匯報,請示值班礦長,而領導則指示他再查一下,什么原因造成的,他再把電話打到井下……這一個循環下來,十幾分鐘就過去了。” 多位專家指出,煤礦的調度室本應是井下生產的指揮部,但是目前包括孫家灣礦在內的不少煤礦,調度員只能充當一個“傳聲筒”,沒有指揮權和決策權。因為一斷電就會導致井下停產,會給煤礦帶來經濟損失,這個責任礦領導才負得起。這是“生產優先”型管理體制的弊端之一。 “人海戰術”造成重大傷亡 規模頂多只能算個中型煤礦的孫家灣礦,怎么能一次死那么多人?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專家的一致看法是,井下作業人員過多。出事當天,該礦井下礦工竟有574人。僅150多米長的3315工作面就有70多人,相當于不到兩米一個人,事發后全軍覆沒。 周世寧認為這是典型的“人海戰術”。他說,這種工作面,以這個礦的機械化程度來看,只要十幾個人就夠了。 解釋這種狀況時,當地政府一位負責人說,阜新是個貧困地區,下崗職工多,而煤炭資源又趨于枯竭,煤礦正在萎縮,所以只好“兩個人的飯三個人、四個人吃”。 這也許是一個客觀原因,但只是問題的一面。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一位官員說:“正常來說,煤礦的開采、掘進、維修各工種應該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開,交替作業。而孫家灣礦工作面安排得過于密集,在這種情況下,巷道受開采影響太大,不得不經常維修;另外,這個礦的開采和掘進安排得也非常緊張。這樣,在一個本來只應有一個工種的狹窄區域里,就出現了多工種人員同時作業的局面。” 孫家灣礦為什么把生產安排得這樣緊張?主要目的還是追求產量。這一點,記者在采訪中得到了佐證。 多位遇難礦工家屬反映,今年春節,孫家灣礦只放了礦工一天假。節前還預先扣了每名礦工300元錢,如果春節期間誰不出勤,就從這里面扣錢,曠一天工扣100元。遇難礦工邱戰瑞的兒子邱巍說:“我爸每月才掙1000元左右,再扣錢就等于搶我們的飯,誰敢不去?” 超產的隱患早已為災難埋下伏筆 記者看到,在孫家灣煤礦的顯著位置上貼有“效益至上”的大幅標語。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說,這顯然沒有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仍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 這個礦是否存在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超能力組織生產的情況?接受采訪時,一位礦領導說,該礦設計能力是年產150萬噸,2004年實際產量148萬噸,并沒有超產。而記者從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了解到,由于部分安全系統布置不合理,該礦150萬噸的設計產能至今未通過驗收,其核定生產能力只有90萬噸。 多位專家認為,超產是這次強度并不太大的瓦斯爆炸造成慘重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事發前,為了方便密集開采,孫家灣礦在發生爆炸的3316工作面與鄰近的3315工作面之間打通了兩條不符合規定的聯絡巷道,致使兩個工作面沒有形成獨立的通風系統。假如沒有這兩條巷道,3315工作面的137名死者中有相當一部分遭受波及的程度就可能大大降低。 其實,超產帶來的隱患早已為災難埋下了伏筆。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的官員這樣分析其間的邏輯關系:產量大幅增加,造成開采和掘進關系緊張;采掘關系緊張,導致巷道布置不合理;巷道布置不合理,就形不成完整的通風系統;通風系統有缺陷,對及時稀釋井下瓦斯濃度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管理和技術上的問題,極容易造成事故。 在具體生產層面,超產造成的安全意識松懈的情況更是觸目驚心。阜礦集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礦工說:“有時候井下瓦斯量大了,工人們說不干就不干?那可不敢,得聽領導的。實際上井下領導說了也不算,他得聽上面大領導的。要是因為瓦斯量大不出煤了,大領導就會責怪下來。” 應培訓3個月只培訓3天 電工是煤礦的特殊工種,必須經過嚴格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持證上崗。而此次礦難違章作業引爆瓦斯的電工是礦上外包隊的民工,未經培訓,違章上崗。 在孫家灣礦從事日常井下作業的有兩個外包隊農民工,共149人,在這次事故中遇難40多人。記者發現,礦上對這些工人實行由包工頭以包代管的管理方式,沒有簽訂用工合同,也缺乏安全培訓。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外包隊一位陳姓礦工頗有把握地說:“上崗前礦上對我們都培訓了,培訓了整整3天呢。”他不知道,正式礦工下井前要培訓3個月。 且不論礦工素質,就連孫家灣礦的礦長——58歲的宋佳木也只有小學文化,難以承擔起管理復雜礦井的職責,這是該礦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煤礦管理者而言,比素質更重要的是責任心。當被問及對礦上加強安全生產有何建議時,多名礦工都說:只要礦長多下下井,安全生產就能搞好。孫家灣礦一位消火員說:“防火其實并不難,關鍵是領導重視不重視。他們不身臨其境,就不會設身處地地替礦工安全著想。” 阜礦集團要求各礦的正副礦長每月下井不少于20次,集團領導每月下井要達到十二三次。然而,在出事的海州立井井口值班的一名職工告訴記者,礦長們經常下井是不假,但“一般也就是下去轉一圈,看看進度就上來了”。 面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國務院以及各級管理部門早有文件,要求今年春節期間煤礦領導干部下井,靠前指揮生產。而據阜新市委一位知情者介紹,阜礦集團的董事長梁金發出事時正在上海,他是獲知事故消息后,連夜趕回礦上。 |
相關閱讀:
- [ 11-26]社會|福建一官員被開除后成非法冰毒原料"鼻祖" 遼寧一煤礦煤塵燃燒24死
- [ 11-26]阜新一煤礦因礦震引發煤塵燃燒造成24人死亡
- [ 11-26]福建煤監局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培訓考試服務
- [ 11-26]福建煤監局及時貫徹全國煤礦水害防治工作座談會精神
- [ 11-25]四川宣漢一煤礦發生安全事故致5人遇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