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貴 截至2014年6月,中國互聯網網民規模超過6.32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超過5.27億。這組數據可以推導出,互聯網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互聯網。短短20年,我們無法確定用哪一句話可以準確定義互聯網的本質,但我們可以確定,中國與互聯網端口之間最粗、最實、最穩的那根連接線就是“法治”。 中國是一個超大型社會。與之相應,中國的互聯網也是超大型的,它注定集中并壓縮了諸多的復雜因素。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輿論管理的主陣地。 現實社會中,各種訴求的表達渠道總有不暢的時候,網絡則成為諸多意見與牢騷的集散地。一個崛起的大國在發展中,多多少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與矛盾,這很正常。那么,集中“扎堆”于網絡,不是一個簡單的好與壞二分標準能夠加以評估,在打破中國固有的社會平靜而變得喧鬧異常時,既聚集了正能量,也放大了負效應。 中國的互聯網接入是從西方舶來的,互聯網的規則制定、話語權從一開始就沒有握在我們的手里。制度、國情、道路的不同,決定我們的互聯網“本國化”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西方政治與文化所形成的有形無形的力量,從來沒有放棄對我們的指責、干預、破壞,借助互聯網渠道,那些時隱時現的網絡竊聽、黑客攻擊、召集非法街頭政治就是一個明證。 簡單變復雜,不難;復雜變簡單,不易。我們需要互聯網,我們也需要穩定。如果網絡是一盤散沙,那將是一種災難。它需要一種力量的介入,不斷加以平衡。從中國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天起,這種力量就一直存在,這就是法治。現在的問題是,這種力量還應再強大。 互聯網是現實社會的一部分。它給我們捎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給我們帶來了真真切切的焦慮。將整個世界扁平化的互聯網,始終陪伴著每一個個體。無論你身在何方,你都在網上;你的一切,總會與互聯網產生某種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我們正高速行駛在法治社會的運行區間。作為一種社會存在,互聯網沒有理由可以成為法治的“真空地帶”。線下,我們無條件認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全社會的共識。線上,我們的身份、財富、地域無條件地被打破,每一個聲音都面對世界,每一滴水珠都等同大海。網絡不再是誰的自留地,不再是誰的后花園。遵守互聯網的一切規則,堅守互聯網的一切底線,你我也是平等的。這底線,既包括法律法規、社會制度、國家利益,也包括公民權益、社會風尚和道德水平。 任何自由都是有邊界的,其臨界點就是法律。或許你認為,西方的互聯網崇尚一種“原生態”,果真如此嗎?事實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依憑自己的實際國情對互聯網施加監管。只是,法律不是數學,各國各地區有自己的法律價值判斷,不會運用同一個等式。在互聯網上,同一種行為是對是錯,是合法是非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判斷。 向互聯網的遷徙,是一個時代的宏大命題。中國的崛起與中國互聯網的成長是同向的。我們堅信,中國社會一定會按照互聯網的特有編程不斷前行,但無論抵達何處,我們都不應忘記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基本“源代碼”,這就是,作為當代公民,你我理應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
相關閱讀:
- [ 11-24]前三個季度中國互聯網保費收入622億元 增長迅猛
- [ 11-22]新華時評:中國互聯網發展站上歷史新起點
- [ 11-21]馬凱: 中國互聯網有全球“三最”
- [ 11-21]烏鎮論劍:中國互聯網下一步走向哪兒?
- [ 11-20]馬凱: 中國互聯網有全球“三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