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未來須抓住中國主旋律提高自身地位
2014-11-18 07:16:09?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對香港來講,人們應看到,滬港通背后絕不僅僅是當前2500億元人民幣的南向額度,而是內地6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需要重新配置、內地居民145萬億元人民幣金融資產需要重新配置的巨大需求”。香港《文匯報》17日稱,這才是新時代香港金融市場的中國主旋律,將為香港投資銀行業、資產管理業以及其他相關行業帶來巨大商機。 《文匯報》回顧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股市的發展歷程后稱,當時香港金融界正是抓住了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和需要對外引資的契機,特別是兩地監管機構以及市場參與者勇于突破條條框框,創出H股和紅籌股模式。這不僅為中國內地經濟騰飛打通了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的跑道,也奠定了香港成為亞太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據港交所統計,從1993年至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的H股與紅籌股的總市值從1400億港元上升到10萬億港元,占全部股份總市值的比例從4.78%上升到41%(最高曾接近55%)。數據顯示,過去十多年,中國概念和中國故事已經成為香港證券市場名副其實的主旋律。 《華爾街日報》稱,未來深交所也可能加入滬港通這個交易平臺,中國三家交易所的總市值將超過除紐約以外的其他任何股票交易所。盡管香港存在擔憂情緒,但這座城市在幫助中國內地提升人民幣地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幫助內地從外國投資者手中融資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報道引述法國巴黎投資銀行駐香港亞太主管的話稱,香港市場在很長時間內仍會非常重要。中國這么大,不可能只有一個金融中心。 香港《星島日報》稱,香港憑借飽經考驗的金融基建、成熟法制、人才網絡等優越條件,這次在內地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再度擔任重要角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見梁振英翌日,中央即公布滬港通落實日期,“挺梁”之外更重要的是“挺港”。 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定淮對《環球時報》表示,嚴格講,滬港通開通后,香港的受益程度是要高一些的,因為這樣一來香港的資本有出路,而且內地市場大,香港市場小,從制度設計方面來看,對香港是非常好的。 張定淮說,從中央的意圖來看,滬港通并不是單獨為了香港或者上海一地的發展而走這么大一步,中央是從整個大中華區出發,是把香港作為整個國家的一部分來考慮的。他說,當然,這里面肯定存在地區發展競爭問題?,F在最麻煩的是香港人的心態。上海發展快,一些香港人心里有些酸溜溜的。但香港不可能長期對內地保持優越感。大家都要發展,上海在將來完全有可能超過香港,深圳現在GDP就已經和香港持平。香港人應該從大格局考慮香港的地位,要不斷創新?,F在天天搞政治化,把香港社會政治化,這肯定不行。 梅新育說,實際上,中國內地各個省份,甚至各個城市之間都存在激烈的發展競爭,但正是這樣一種競爭的關系,促進了內地快速發展。香港沒有理由指望自己永遠處于沒有競爭、壟斷中國發展資金的地位,這種指望是不切實際的。中央不是沒有給香港創造機會,中央給香港創造了足夠充分的參與競爭的機會,但問題是,香港社會究竟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沒有?【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紀雙城 青木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陳一 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