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財長:需向世衛投資以應對更大規模災難
2014-11-14 10:43:44??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在首例埃博拉患者2014年7月被確診后,尼日利亞對埃博拉病毒的防控具有指導意義。強有力而協調的監控回應是該國防控成功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稱贊其為“世界級的流行病學偵探工作”。尼日利亞已建立小兒麻痹監測體系,擁有有技能的疫情專家,能夠依靠他們來對付埃博拉疫情。每個國家都需要這種體系。防范的代價低于治療,而且會取得更好的結果。 建立這些體系需要時間和金錢。研究表明,未來20年,“加強體系”的成本為每年約300億美元。這項研究由一個由經濟學家和衛生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開展,去年發表在醫學雜志《柳葉刀》上。好消息是,通過援助和國內支出,專家們可以籌措這筆資金。其成本遠遠低于中低收入國家未來2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量的1%。 第二個教訓是,公共衛生投資匱乏是一項全球性緊急事件。鑒于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裁員,該組織對埃博拉疫情的緩慢回應并不令人意外。自1994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的經常預算按實際價值計算一直穩步下滑。甚至在埃博拉疫情爆發之前,該組織就連維持基本職能都捉襟見肘。2013年,該組織針對流行病疫情的預算總額為770萬美元,不到紐約市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預算的三分之一。 一位受病毒感染的航空旅客就能把疾病帶入一個國家。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世界衛生組織。該組織具備成為所有國家的衛生保護機構的授權和合法性。任由它資金匱乏是魯莽的。 第三個教訓與科學創新有關。就發現和開發藥物、疫苗和診斷測試而言,我們基本忽視了那些導致大量窮人死亡的傳染病。其后果是,我們還沒有針對埃博拉病毒的藥物或疫苗。我們所能做的是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例如補液和血壓控制。至于預防,我們不得不依賴老式的隔離等措施。 |
相關閱讀:
- [ 11-11]埃博拉重災國驚魂初定 世衛要求各國加強病毒篩查
- [ 11-07]世衛組織將埃博拉致死人數調降至4818人
- [ 11-06]世衛及西非國家官員盛贊中國援手抗埃
- [ 11-06]中國向世衛組織提供200萬美元 應對埃博拉疫情
- [ 11-06]福建省12個口岸均成為世衛組織核心能力達標口岸
- [ 11-05]世衛:埃博拉重點疫區病床等需求仍遠未得到滿足
- [ 11-05]世衛組織:藥企追求利潤 導致埃博拉疫苗缺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