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弗里敦11月13日電(記者林曉蔚 孫捷 黃顯斌)在緊張、危險的塞拉利昂抗埃博拉疫情一線,她們沉著的表情令病人感到安心。她們用女性的溫柔關心患者,用醫者的堅韌與死神爭奪生命……工作在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中心的11名中國援塞醫療隊女隊員,猶如11朵鏗鏘玫瑰,綻放在沒有硝煙的特殊戰場。 以“小湯山速度”與時間賽跑 這11名女隊員隸屬于首支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塞醫療隊,分別擔負著病患護理、防控和翻譯工作。 “首日即是首戰開始,”醫療隊護士長吳丹回憶道。當地時間9月17日抵塞后,女隊員隨即變身“女漢子”,和男隊員一起奮戰三晝夜,手抬肩扛,對隨貨機運抵的近50噸醫療和后勤物資設備進行了卸載和入庫。 物資剛剛歸整,隊員們又立即投入到對中塞友好醫院進行結構性改造等三場“攻堅戰”中。僅一周后,這所綜合性醫院順利改建成可收治烈性傳染病的專科醫院,隊員們在西非又一次展現了“小湯山速度”。 在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中,隊員們身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不厭其煩地重復標準動作,對塞方工作人員進行防護培訓,最終比原定時間提前5天完成對全部87名塞方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 另外,經過通宵達旦工作,《穿脫防護用品流程》《患者管理制度》《護理操作規程》等規章制度也順利“出爐”。 沒有硝煙但隨時可能倒下 埃博拉出血熱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在抗擊埃博拉的戰場上,接觸病人最頻繁、工作最瑣碎、感染風險最高的就是護士。 10月1日,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中心正式開診,當天收治入院7名埃博拉疑似病人,醫療組護士孫娟、劉麗英第一批進入一線,防控組的王新華、秦玉玲也隨同進入一線負責消毒保障。這4名隊員都曾執行過抗擊“非典”、防控“甲流”、抗震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為病人戴口罩、測體溫、安排床位、發放藥品、消毒救護車輛……從她們干凈利落的動作里,看不出絲毫緊張或恐懼。 “既然敢來,就容不得我們害怕,也沒什么好怕的!”年輕的李因茵很坦然。 防控工作看起來沒有在病房里救治患者那么危險,但同樣需要奉獻和犧牲精神。防控組護士長王新華告訴記者,防控組隊員每天背負幾十斤重的消殺器具,進入病區噴灑消毒液,清理工作人員緩沖間內的垃圾,消毒和清洗防護用品。高濃度的消毒液,即使隔著護目鏡和防護面屏,也嗆得她們直流眼淚。晚上返回駐地后,她們還要對駐地進行消毒、殺蟲和滅蚊等。 為確保中塞醫護人員“一個也不能少”,防控組的護士們每天上班時輪流為雙方醫護人員挨個檢查,看隔離衣是否穿好、護目鏡是否戴緊、口罩是否捂嚴、手套是否戴好、鞋套是否套緊,從不漏查一項。待檢查完全合格、并再三叮囑后才準予放行。 “病房就是戰場,一個沒有硝煙、但隨時可能有人倒下并為之獻身的戰場,必須嚴防死守,高度警惕,絕不能掉以輕心!”秦玉玲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由于掌握了專業的防護知識,采取了科學的防護措施,執行了規范的操作流程,沒有一名中塞醫護人員和保潔人員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王新華欣慰地說。 播撒愛心奉獻真情 10月的一天,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女孩步履蹣跚地來到留觀中心。女孩叫尤雅娜,今年9歲,因母親有明確的接觸史,并有埃博拉相關癥狀,被救護車轉運到留觀中心,她隨車來照顧身體虛弱的媽媽。 不幸的是,次日早晨尤雅娜的母親便去世了。而慶幸的是,尤雅娜的血檢結果是陰性。得知這一消息,隊員們都非常高興。 可幾經周折,也未能聯系上女孩的父親,尤雅娜將被院方送進孤兒院。離開留觀中心前,護士吳堯帶她到淋浴間進行了徹底清潔,換上了干凈的新衣服,還給她送了一些食品,希望孩子能換個環境,早日走出失去媽媽的“陰霾”。 醫療隊護士長吳丹感嘆:“最大的挑戰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與患者溝通,減輕他們心中的孤獨和恐懼。”患者一旦被轉運到留觀中心,就基本與外界隔絕,有的拒絕服藥、有的情緒低落、有的性格暴躁甚者朝醫護人員發脾氣。護士們的任務之一,就是細心地傾聽、耐心地解答,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戰勝病魔。 遠在萬里之外,女隊員們也會思念家鄉的親人。她們當中,有母親正在住院做手術的,也有正上學的孩子因骨折住院的。但在如同戰場的抗埃前線,她們對父母、愛人和兒女所能做的,僅僅是電話里一聲簡短的問候。 11名女隊員在塞拉利昂奮戰的這50多個日夜,將是她們人生中永遠難忘、也引以為豪的一段經歷。 |
相關閱讀:
- [ 11-13]美國數千護士罷工 抗議埃博拉病毒防護裝備不足
- [ 11-13]非洲三國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致死人數升至5160人
- [ 11-13]埃博拉患者之福音?無國界醫生組織嘗試新療法
- [ 11-13]世界衛生組織:西非三國埃博拉疫情喜憂參半
- [ 11-13]抗擊埃博拉信息網上教程問世 內容豐富清晰易懂
- [ 11-13]埃博拉重創利比里亞 利呼吁安理會延長維和行動
- [ 11-13]聯合國特使:或可在數月內控制埃博拉病毒蔓延
- [ 11-13]埃博拉病毒致死人數突破5000 部分醫護人員罷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