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研制萬米級載人深淵器挑戰全球最深的11000米馬里亞納海溝,是國際海洋領域極具標志性和影響力的科技工程。記者從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獲悉,該中心通過吸引民營資本參與的方式,自籌經費啟動了我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的研制工作,并計劃2019年載人挑戰馬里亞納海溝。 根據海水深度,國際海洋科學界將海深0-1000米稱為“淺海”;將1000-3000米稱為“半深海”;將3000-6000米稱為“深海”;將6000-11000米稱為“深淵”。深淵區內的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海底地質等對地球生態、氣候、生命起源、地震預報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類極難到達,深淵科學是海洋科學研究中最薄弱、最前沿的領域。 據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主任崔維成教授介紹,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項目的總體設計,是打造全海深的“著陸器”、“無人潛水器”、“載人深淵器”和專用科考母船協同作業的一座“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 研制工作的主要步驟和核心任務是:首期,通過萬米級載人深淵器的概念設計,識別關鍵技術;第二步,打造兩型驗證平臺,即由3臺全海深著陸器組成的I型驗證平臺和1臺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的II型驗證平臺,攻克和驗證關鍵技術;最后,研制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同時打造一艘專用的科考母船。 整個項目約需資金5億元。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通過重大科研項目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參與,目前正穩步推進。造價近2.2億元的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專用科考母船“張謇”號,已由民間資本出資負責設計建造及運營管理,現已完成方案設計,計劃2015年開始建造,2016年秋天下海試航。 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的研制是整個項目的核心。曾經擔任過“蛟龍”號副總設計師的崔維成介紹說,與最深抵達7000多米的“蛟龍”號相比,最深抵達11000米的“彩虹魚”號在外形設計、制造材料、設備抗壓能力等方面,均需升級換代,提升各項性能。 根據設計方案,“彩虹魚”號與“蛟龍”號一樣,均采用無動力上浮下潛原理,但與胖鯊魚外形的“蛟龍”號在海里垂直下潛不同,“彩虹魚”號呈瘦長的魚雷狀外形,在海里將采取45度角傾斜下潛方式。 由于需要更高的抗壓能力,“彩虹魚”號載人艙制造材料也與“蛟龍”號不同,但“魚肚子”里的浮力材料與“蛟龍”號基本一樣,只需要提升抗壓能級。在電力系統上,“彩虹魚”號正在研制壽命更長、動力更大的鋰電子電池。在穩定翼、舾裝系統、聲學控制系統、通信系統等方面,“彩虹魚”號在借鑒“蛟龍”號的同時,均需相應地提升耐壓性能。 崔維成表示,為了保證“彩虹魚”號順利研制,目前深淵科技中心已將若干關鍵技術分解到“全海深著陸器”和“全海深無人潛水器”上。預計今年底就將完成首臺“全海深著陸器”和“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的研制。 根據計劃,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2015年將完成首套“全海深著陸器”和“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的南海試驗,以及另外2套“全海深著陸器”的研制。2016年秋天,“張謇”號母船建造完成后,將裝載3臺“全海深著陸器”和“全海深無人潛水器”赴馬里亞納海溝進行海試。 隨后,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將向科技部申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項目,爭取2018年底完成建造,2019年到馬里亞納海溝進行載人海試,力爭在世界上研制出第一臺作業型“全海深載人深淵器”。 “目前,美國、英國、日本競相開展深淵科學研究,盡快部署研制我國的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對于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意義重大。”崔維成說。 |
相關閱讀:
- [ 11-05]總裁王晶回憶習近平總書記“三顧”新大陸科技集團
- [ 11-02]透明飛機將于10年內問世 乘客如同翱翔天際(圖)
- [ 11-02]全國成年人患者約500萬 尚未統一診斷標準
- [ 11-01]中科院百項新材料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會舉行
- [ 11-01]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首超2%
- [ 10-27]我國成功發射實踐十一號08星
- [ 10-27]泉州市科技局創新舉措引導金融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 [ 10-23]去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6184.9億 較上年增逾10%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