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變革: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媒體 技術變革,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關鍵詞之一,同時也是網絡媒體在同行業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在任賢良看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內容融合已經不是信息內容的簡單搬遷。伴隨著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受眾日益分眾化和碎片化,他們對不同的媒介形式有不同的內容偏向,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信息消費需求。 “我們要認清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特點和規律,在發揮傳統媒體原有采編優勢的基礎上,重視和用好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技術,優化媒體內容制作、存儲、分發流程,提升數據處理能力,為內容生產提供強大支撐,有針對性地推出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內容產品,實現內容跨媒介平臺的自由順暢流動。”任賢良建議。 對于網絡新聞媒體而言,田舒斌認為,同樣需要一場技術創新上的自我變革。因為技術不僅是引領互聯網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互聯網企業經營收入增長的驅動力。 他表示:“商業網站強大的技術力量給他們帶來了經濟方面的高速增長,使他們沒有太多的后顧之憂。恰恰作為傳統新聞網站,在轉型過程當中確實離市場,離用戶需求,離技術創造還有距離。” 然而,對網絡媒體而言,對于新技術的運用,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時下熱門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光明網總經理楊谷認為,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國內從事大數據分析的企業水平參差不齊,且國內外水平差距較大。“國內很多號稱給媒體提供大數據服務的技術公司,甚至自己都沒有見過大數據。這就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
相關閱讀:
- [ 10-31]第14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發表蘇州共識 承諾依法辦網
- [ 10-31]國際在線總裁范建平:依法辦網是媒體融合發展的基礎
- [ 10-31]媒體起底保健品營銷陷阱 老人別“貪心”免受騙
- [ 10-31]海外華文媒體積極引領中國文化出國 展示軟實力
- [ 10-31]浙報傳媒董事長高海浩:媒體融合最核心的是人的融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