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西非抗擊埃博拉 物資現匯已近7.5億元
2014-10-31 07:06:31?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10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會談時宣布,中國政府將再向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提供第4輪援助。包括向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幾內亞3國和有關國際組織提供總價值為5億元人民幣的急需物資和現匯援助,派出更多中國防疫專家和醫護人員,并為利比里亞援建一個治療中心。 2014年初,一些西非國家爆發埃博拉疫情,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分別于4月、8月和9月累計向西非國家提供了2.34億元人民幣的人道主義援助,其中包括防護救治物資、糧食和現匯援助等。中方還派出近200名的專家和醫療人員赴西非國家,與這些國家的人民一起抗擊埃博拉疫情。 4月,中國政府向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幾內亞比紹四國各提供了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防控救治物資。這些物資于5月全部運抵,并于第一時間投入防疫救治現場,對四國應對疫情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駐幾內亞大使卞建強表示,除了中國政府的捐贈,中國紅十字會4月向幾內亞提供了5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現匯援助,在幾內亞的中資機構也積極籌款并捐贈了消毒液等物資。 8月,中國政府向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3國提供總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該批物資主要包括醫用防護服、消毒藥劑、測溫儀、藥品等抗擊疫情所急需的物資。總重超過80噸的醫療物資從上海啟運,于北京時間8月11日晚間由專機運抵相關國家,并投入使用。此外,中國還派出3支公共衛生專家組分別前往以上3國,對當地防控埃博拉疫情進行技術援助。 9月,為響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和疫區國家的緊急呼吁,繼續幫助有關非洲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中國政府向非洲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新一輪總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主要包括:繼續向有關國家提供防護救治、糧食食品等物資援助;繼續派遣醫療專家組;提供生物實驗室等緊急救護設備和設施等;向疫情嚴重的非洲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此后,中國政府還和世界糧食計劃署達成協議:委托其向受埃博拉病毒影響最嚴重的非洲三國: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幾內亞分別提供價值200萬美元的糧食、食品援助,以協助其抵御食品短缺問題。這是中國對非洲大陸越來越多援助的一部分。 中方不僅幫助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等國抗擊疫情,還幫助疫區國家周邊10國和非盟加強防疫能力建設,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援助承諾迅速落實到位,在國際上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這些舉措在國際上得到了良好反響,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及西非國家均給予高度評價。 世界衛生組織駐幾內亞代表科迪博士8月表示:“中國已向相關國家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援助,此次再向西非疫情最嚴重的3國提供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我們對此感到很高興,感謝中國的貢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于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感謝中國政府捐贈600萬美元,用于援助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開展的面向130萬受埃博拉疫情影響民眾的區域緊急行動。該署駐華代表黃安生在發布會上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是向該署捐款最多的國家之一。幾內亞和利比里亞駐華大使以及塞拉利昂駐華使館公使在發布會上對中國的慷慨解囊表示贊賞和感謝。 此外,一些學者和媒體也積極評價中國援非行動。德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慰問以及中國專家和醫療隊不顧危險挺進或者堅守在疫區不撤回,是向非洲和世界表明,作為新崛起的大國,中國會承擔國際責任。中國不僅關注非洲的貿易,也關注非洲的公共衛生,是非洲真正的朋友。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0日報道稱,中國正不斷加大對西非國家抗疫援助,這既是出于維護本國在非經濟利益、人員安全和中非友誼的考量,也表明中國參與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表現日益成熟。(實習生孫靜) |
相關閱讀:
- [ 10-30]專家駁埃博拉十月底襲中國:在國內大流行概率極低
- [ 10-30]俄羅斯疑似感染埃博拉學生初步測試呈陰性反應
- [ 10-30]澳大利亞對埃博拉疫區旅客緊閉國門 惹怒西非國家
- [ 10-30]美國斯坦福大學醫生自埃博拉疫區返回被隔離
- [ 10-30]利比里亞埃博拉疫情緩和 疑似者與死者明顯減少
- [ 10-30]美國斯坦福大學醫生自埃博拉疫區返回被隔離
- [ 10-30]埃博拉病毒延燒 臺灣衛生部門擬對醫護人員發放津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