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慈善不缺熱情缺項目 信息不對稱影響救助
2014-10-27 14:32:25??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今日指出,近兩年在實踐中發現,慈善組織、愛心人士、企業,不缺乏做慈善的熱情,但缺乏慈善的項目,而困難群眾又得不到慈善救助,信息不對稱影響供需的對接,影響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民政部將著力推動慈善在社會救助的作用,搭建信息平臺,讓慈善需求的信息和慈善組織幫扶的項目能夠對接。 民政部今日就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先生就《通知》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竇玉沛稱,社會力量參與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慈善的傳統就是扶貧濟困、扶危助弱,這是慈善領域非常關心的;另一方面,慈善在這方面有獨到的優勢,《通知》提到慈善救助具有資源豐富、方式靈活、形式多樣等優勢,這方面,慈善救助和政府救助應該是互動互補的,社會救助首先是政府要履行責任、政府責任要到位,但是僅靠政府的力量還是有限,還要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因為政府救助要于法有據,必須要以法律作為依據,總要有范圍、有標準、有條件,還要有審批程序,救助多大的范圍,救助什么樣條件的人,一定要講求公平、公正。 竇玉沛指出,和政府救助相比,慈善救助能夠廣泛的募集資金,在操作慈善項目的時候可以量入為出,可以一案一策實施救助,而政府救助必須一視同仁,救助了張三就得救李四,對于這種情況,慈善救助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要進一步動員社會的力量發揮作用。 竇玉沛強調,民政部在推動整個慈善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將著力推動慈善在社會救助,特別是臨時救助“救急難”中的作用。第一,要加快推進相關政策法規出臺,目前有關的法律制定我覺得是順利的。最近有望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來規范和支持慈善力量做好救急難工作。第二,要著力培育發展以社會救助為宗旨的慈善組織,包括降低門檻、通過購買服務給予支持,通過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引導更多的社會組織、愛心企業、愛心個人加入到慈善救助中來。第三,要搭建平臺,特別是信息平臺,讓慈善需求的信息和慈善組織幫扶的項目能夠對接。這兩年在實踐中也發現,慈善組織、愛心人士、企業,不缺乏做慈善的熱情,但缺乏慈善的項目,而困難群眾又得不到慈善救助,信息不對稱就影響了供需的對接,影響了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所以下一步要著力搭建這方面的平臺,要依托中民信息咨詢中心,建立這方面的網站,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比如說我們可以依托國家級的深圳慈善展覽會,搞這種供需項目對接,在會上交流。第四,要進一步建立表彰激勵機制。要繼續推進志愿服務記錄制度,通過這種記錄形式進一步推進在升學、就業、員工考錄、干部考核等方面能夠運用志愿服務評價,來激發更多的人投入到社會救助中來。第五,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更多的人來奉獻愛心,讓慈善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10-16]民政部:案件查辦緊盯民政專項資金發放等重點
- [ 09-30]民政部幫扶獨生子女烈士父母 每周給打親情電話
- [ 09-22]甘肅平涼市保豐村滑坡致民房倒塌 造成2人遇難
- [ 09-19]民政部: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40張
- [ 09-13]湖北武漢江夏區遭受風雹災害 1人因雷擊死亡
- [ 09-11]民政部:124家公辦養老機構“試水”四項改革
- [ 09-11]民政部:124家公辦養老機構“試水”四項改革
- [ 09-06]民政部回應“英烈名單信息有誤”:將深入研究論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