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標優于在軌的國際同類衛星 “這顆試驗衛星的研制難度極大。”據“靈巧”工程任務負責人、聯合中心主任陸建華介紹,通信小衛星一體化設計面臨復雜的電磁干擾、能源、結構、控制等一系列難題;智能天線技術應用于衛星在國內外尚無先例;從衛星發射任務確立到衛星出廠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研制周期非常短。此外,從衛星設計、技術試驗、生產制造等各個環節的技術及計劃流程管理,都面臨很多挑戰。 為此,清華大學和信威集團組建了研發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歷經4年,今年9月4日,“靈巧”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搭載發射。之后,清華大學與信威通信聯合團隊又完成了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工程任務。 10月21日,由第三方權威部門組織的專家完成了對“靈巧”的測試和鑒定。 鑒定結果顯示,“靈巧”的移動通信載荷可同時形成15個動態多波束,通信覆蓋區直徑約2400公里;實現了覆蓋區內衛星手持終端語音業務、數據業務和移動互聯網業務,主要指標優于國際上現有的低軌移動通信在軌衛星的最好水平。 據介紹,這次工程任務通過探索復雜機電磁環境下的通信小衛星設計方法、基于在軌大規模計算處理的空間智能通信方法、高集成度軟硬件協同設計方法,有效提升了通信小衛星的應用能力和性價比。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大量采用工業級商用器件(占85.78%)和國產器件(75.95%),探索了自主可控的小衛星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9年前后建成星座通信系統、為全球用戶服務 “‘靈巧’工程不僅出了一大批‘硬’成果,也取得了寶貴的‘軟’成果。”陸建華說,這個“軟”成果,就是高校與民營企業合作、產學研協同創新驅動衛星通信發展的新模式。 據介紹,清華大學聯合了多個相關院系,多學科交叉、與企業協同創新。該衛星、地面站及終端系統,將為清華大學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科研平臺,為空天信息交叉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靈巧’工程的成功實施,為民營企業參與航天事業發展探索了新的創新模式。”信威集團董事長王靖告訴記者,“這表明,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的民營企業完全有能力在包括空天信息技術在內的航天事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據透露,清華大學和信威集團力爭在三年左右完成“一箭四星”的發射任務,在2019年發射多顆低軌移動通信衛星,初步建成我國自主可控、可持續發展的星座通信系統。屆時,我國的星座通信系統將覆蓋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各個角落,全世界消費者將能享受到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質優價廉的全球通信和移動互聯網服務。 |
相關閱讀:
- [ 10-21]偽基站冒充通信客服發詐騙短信 市民要提高警惕
- [ 10-21]中歐化解無線通信爭端幕后
- [ 10-20]樸槿惠出席國際電聯大會 呼吁消除信息通信差距
- [ 10-15]斯諾登“良心建議”:棄用谷歌臉書 選加密通信
- [ 10-08]云南景谷縣通信基站全部恢復 震區通信持續平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