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訪德助推中歐合作共贏
2014-10-14 20:54:26?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暉 |
分享到:
|
近年來中德領導人頻繁互訪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每次互動都引發輿論的極大關注和熱議,這不僅是因為中德同為世界重要經濟體、制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更是由于雙方能夠在合作中不斷開拓新領域并不斷凝聚新共識。 李克強總理訪德并與默克爾總理共同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對于處于發展關鍵時期的兩國來說都極為重要。盡管歐債危機的陰霾正逐漸散去,但歐洲經濟復蘇的前景仍未見樂觀。一直被視為歐盟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經濟,在今年第二、三季度也呈現出疲態,令外界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擔憂重現。中國在進行深度改革的同時,仍然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正向歐洲乃至世界源源不斷釋放改革和創新的紅利,德國乃至歐洲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增強。這次兩國達成的關于未來5到10年戰略合作規劃和涵蓋各領域、總計110項內容的行動綱要,以及以互利共贏為目標的中德創新伙伴關系,都喻示著中國為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經濟復蘇輸出強大動力。 創新是改革的同義詞,中德深度合作也體現在從對方的發展中為自身的改革尋求機遇、獲取動力。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需要穩定的外部市場環境,需要繼續借鑒先進的市場經濟經驗,以及外部合作乃至競爭的助推力。德國要實現建設“工業4.0”、引領能源供應轉型等戰略目標,更需要從中方的市場化改革和中德之間深度的產業相互依存中獲得持續的合作機遇。 當中德共同發聲時,整個世界應當傾聽,因為當中德共同行動時,將不僅為世界經濟的持續復蘇增添新動力,也將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合理、可持續解決貢獻出更優良的方案。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一貫堅持以發展促和平而非以對抗謀私利、堅持政治和平解決而非粗暴武力干涉、堅持標本兼治的長期解決方案而非治標不治本的短期行為,這一“中國方案”已經逐漸成為中德兩國在處理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的重要共識。中德外交和安全戰略對話機制的創立,標志著雙方也將在外交和安全領域凝聚共識,為國際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做出獨特的貢獻。 (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崔洪建) |
相關閱讀:
- [ 10-14]外交部就澳大利亞新簽證政策、李克強訪俄等答問
- [ 10-14]圖解:李克強兩次訪德 打造經貿合作“升級版”
- [ 10-14]李克強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共同會見記者
- [ 10-14]李克強:中國發展潛力大 將為中俄合作提供新機遇
- [ 10-14]李克強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共同會見記者
- [ 10-14]李克強同梅德韋杰夫共同主持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
- [ 10-14]李克強:中俄合作似“套娃”
- [ 10-13]李克強:推動中俄關系向更高水平邁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