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國慶策劃:中國人的“黃金周”日程 編者按: 又逢一年國慶。從1999年首個國慶“黃金周”開始,集中休假的假日制度漸漸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十余年過去,集中休假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諸如火車票一票難求、高速公路堵成停車場、景區游客爆棚等“假期亂象”也集中凸顯。人們不禁要問,中國人該如何休假? 今年國慶期間,中新網以人們國慶假期的“日程安排”為視角,從“趕路”、“返鄉”、“出游”、“留守”、“婚事”、“賬單”等多角度,全景呈現中國人的“假期議題”。 扎堆出游“花錢買罪受”? 擁擠黃金周亟待制度解圍 “漂一族”的節日大遷徙:常回家看看成奢侈 擠在路上的黃金周:長假出行只能“人在囧途”? 假期“留守族”眾生相:為三倍工資加班 享靜謐時光 中國式假期“婚事”忙:黃金周催熱假日婚戀經濟 黃金周賬單:份子錢被人情“綁架” 漸成國人負擔 中新網北京10月6日電 題:黃金周賬單:份子錢被人情“綁架” 漸成國人負擔 記者 李金磊 “十一”長假接近尾聲,回顧黃金周的花費賬單可以發現,伴隨著國慶的結婚大潮,份子錢成了不少民眾黃金周的一項大開銷。有些網友國慶期間參加了數場婚禮,隨出了幾千元的份子錢,以至于發出“工資還不夠份子錢”的感嘆。 觀察可見,夾雜著面子等種種因素,份子錢數目正不斷水漲船高,且被人情所“綁架”,已漸成國人負擔。網友呼吁,應提倡宴請不收份子錢,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人情負擔,使多數人回歸理性,也可以剎住部分人借機斂財的歪風。 國慶迎來結婚潮 網友嘆“工資不夠份子錢” “十一”長假是結婚的高峰期,很多人在假期之前就收到了不少婚禮請柬,而隨之而來的數目不菲的份子錢令不少人直呼心疼。 來自湖南長沙的私企職工鐘女士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今年國慶期間有六場婚禮參加,份子錢有三四千元,一個月工資還不夠份子錢,真是“份子錢猛于虎”。 與鐘女士同樣參加數場婚禮、隨出數千元份子錢的人不在少數。來自重慶的網友小柯對記者說,他收到了9個“紅色炸彈”,掏出的份子錢近5000元;河南鄭州的網友小夏表示,一般的朋友給200元,關系比較好的朋友最少給500元,這個黃金周隨的份子錢超過1000元。 扎堆而來的份子錢讓很多網友直呼“吃不消”。網友“言不由衷CL”表示,“十一”自己收到四個婚禮請柬,想想這幾年光份子錢就好幾萬元,心疼死了。還有網友說:“份子錢隨的真是心疼,五六年不聯系的同學,共事幾個月就辭職關系一般的同事,結婚都告訴我,為了份子錢,我一定要結一次婚。” 份子錢被人情“綁架” 水漲船高漸成國人負擔 收到請柬后,去不去參加宴請,同一天去參加哪一家,是當面給份子錢還是托人轉送,給多少份子錢合適,多了自己能否承受得起,少了會不會影響面子和感情……種種考慮和糾結下,份子錢已經被人情世故所“綁架”,成了不少人的心病和煩惱。 事實上,記者注意到,在很多人看來,份子錢的多少意味著兩個人關系的親疏遠近,也代表著感情的深厚淺薄,而且很多人擔心份子錢將來能不能收回來,而有的父母給兒女舉辦婚禮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回收份子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份子錢的數目也逐漸水漲船高,不斷上漲、動輒上千元的份子錢,讓不少人倍感經濟負擔“壓力山大”。 在北京工作的周女士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幾年前份子錢兩三百就夠了,但現在卻感覺拿不出手,別人都給800元或1000元,自己也不好意思比別人少,“北京等一些地區的份子錢應該已經進入千元時代了吧!” “‘隨份子’以前是傳統民俗,現在卻成了彼此欠下的人情債,許多人都奢侈并無奈著,現在份子錢越來越高,本來是表達美好祝福的份子錢,有些人卻把它當成相互攀比和斂財的工具了。”網友“Just-a-dream-豆”如此感嘆。 應提倡宴請不收份子錢 剎住借機斂財歪風 一直主張不收份子錢的周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結婚后請同事吃飯,明確向每個同事提出了“只是聚聚,不用給份子錢”的想法,但在當天聚餐結束之后,同事們還是拿出了厚厚的紅包。 周女士也頗感無奈,只得詳細記下哪些人送了份子錢,以備日后再送還,“我覺得真沒必要互相給份子錢,一來一往,雙方都麻煩,意義不大。” 鐘女士也對記者表示,現在的年輕人講究排場、愛面子,結婚去意思一下有必要,畢竟圖個熱鬧和喜慶,但沒必要盲目跟風,非硬給千個八百的,不要搞得自己壓力太大,真正關系好的不在乎這點份子錢,“最怕平時不聯系,一聯系就是接請柬。” 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對記者表示,份子錢其實是一種原始的互濟互助的形式,但近年來出現的重金隨禮、人情綁架等現象,使得份子錢溝通情誼、傳達祝福的功能淡化,而這種逐年走高的人情消費容易造成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也可能演變成部分人斂財的手段。 不少網友呼吁,今后應該提倡宴請不收份子錢,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人情負擔,使多數人回歸理性,也可以剎住借機斂財的歪風。 夏學鑾指出,短期之內份子錢難以消除,但每個人應量力而行,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應多加引導,在全社會提倡簡樸的社會風氣,多興辦公益婚禮、集體婚禮,尤其是嚴格要求領導干部禁止大擺宴席和收受禮金。 專家強調,正常的禮尚往來無可厚非,但感情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更不能使其蒙上功利的色彩。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媒體等需要漸進式地給民眾以積極引導,使其逐漸摒棄陋習。(完) |
相關閱讀:
- [ 10-03]十一扎堆結婚網友大呼錢包"瘦身" 盤點各國份子錢
- [ 08-01]北京存多家“十元黑車隊” 立不能亂收費規章
- [ 07-13]婚禮份子錢漸被人情債所綁架:誰賺走了份子錢
- [ 07-02]親朋好友的孩子扎堆辦升學宴 工薪層吃不消份子錢
- [ 02-12]的士行業需要管理與保護并重
- [ 10-08]專家:彩禮源于“賣女兒” 封建陋習不值得提倡
- [ 10-07]調查發現近六成人赴領導宴的份子錢高于一般同事
- [ 10-07]內蒙古領導為分散“風險” 三家飯店同時辦婚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