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五人小組”機制省長成長軌跡:過半來自基層
2014-09-17 16:09:03??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人事觀察 黨委“五人小組”系列特稿之二: 解析省長成長軌跡 編者按:近日,黨委“五人小組”這一機制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云南省近日通過了《中共云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的意見》,意見稱,要“建立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部長為成員的省委‘五人小組’聽取巡視情況匯報制度。”類似“五人小組”的設置,近來在福建、河北、安徽、甘肅、湖南等地黨委領導班子中頻頻出現。 事實上,黨委“五人小組”并非新產物,此前曾在組織人事工作中頻頻出現。從9月16日起,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將對31省區市黨委書記、政府負責人、專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部部長的履歷進行系統梳理,本期,將帶您走近31省區市政府“一把手”。 隊伍由“50”、“60”后構成 陸昊成“最年輕省長” 記者對31名省級政府負責人的公開履歷統計后發現,現任省級政府“一把手”中已不再有“40后”的身影,而是均由“50后”和“60后”構成。其中,“50后”25人,占總人數的81%,成為執政中堅。“60后”為6人,占19%。 目前,在“60”后的省長隊伍中,1967年出生的黑龍江省長陸昊屢次刷新“最年輕官員”紀錄,成為現任“最年輕省長”。2003年1月,35歲的陸昊出任北京市副市長,2008年,陸昊接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時年41歲,成為最年輕的正部級官員。2013年6月擔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過半省長來自基層 多位曾在工廠任職 據公開簡歷顯示,31位省級政府“一把手”中,過半人有基層工作經歷。例如湖南省長杜家毫和云南省長李紀恒。杜家毫擔任過上海市農場局團委書記、上海市松江縣委書記、松江區委書記、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等職;李紀恒1983年任廣西貴縣瓦塘公社(鄉)黨委書記,隨后在廣西平南、桂平兩個縣擔任縣委書記。1995年起,李紀恒先后出任河池、玉林兩地地(市)委書記,并在1997年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 除此之外,記者發現,多名省級政府負責人還曾在工廠任職。例如“最年輕省長”陸昊,曾在北京制呢廠當職工,后任廠長、黨委副書記;重慶市長黃奇帆曾在上海焦化廠焦爐車間當工人,后任副廠長;廣東省長朱小丹曾任廣州市樂器總廠團委副書記;青海省長郝鵬曾任中航工業蘭州飛控儀器總廠廠長。 多數省長有跨省任職經歷 部分從中央空降至地方 據統計,除楊雄、李強等8位官員一直都在當地任職,其他“一把手”均有跨省任職經歷。記者初步統計,現任省級政府負責人平均跨省區市數量為2.26個,其中超過3個(包括3個)地區的干部占45%。例如遼寧省代省長李希,分別在甘肅、陜西、上海、遼寧4個地方工作過。 與跨省任職相對的則是部分官員從中央部委空降至地方。例如,李學勇在履職江蘇之前長期在中央工作,2010年時任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的他調任江蘇,擔任省長至今。安徽省長王學軍亦是如此。2013年3月,王學軍由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空降安徽任安徽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企業高管與政府“一把手”間的角色轉換 除跨省等地域轉換,在現任省級政府負責人中,商政之間跨界的角色變化也不在少數。一些曾具有國企管理經驗的官員成為了政府“一把手”,例如張慶偉、李曉鵬、蔣超良等。 據公開資料顯示,河北省長張慶偉曾任航空航天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一院一部921工程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副主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一院副院長等職。2001年11月,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有“航天少帥”之稱;李小鵬,在赴山西任職前是華能集團公司掌門人。吉林省代省長蔣超良,履職之前曾任中國農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福建省長蘇樹林上任前曾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等。 5個自治區政府“一把手”均由少數民族官員擔任 在31位現任省級政府負責人中,5個自治區政府“一把手”均為少數民族官員。他們是: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蒙族),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壯族)、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藏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維族)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劉慧(回族),同時她也是現任的唯一一名“女省長”。以上5位官員自仕途起步起就從未離開過本區,一直在本區任職逐步晉升為“一把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源 張勝磊對本文亦有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