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14日電(記者 楊益航)沉甸甸的谷穗壓彎了莖稈,大半個操場上種滿了谷子。在這里,黑龍江省肇源縣種畜場北京青年希望小學的全體師生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來歡迎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北京希望工程一行。 9月11日至13日,北京希望工程“攜愛同行20年”活動前往黑龍江,對當年捐資建造的希望小學進行了回訪,種畜場北京青年希望小學就是其中之一。 種畜場小學興建于1953年,全盛時曾經有三四百名學生在這里就讀,但1998年的洪水讓這里毀于一旦。校長李大軍回憶起當年的情形時仍然心有余悸,“所有沒及時撤走的人都躲在周圍的山頭上,看洪水一天天的漲上來。”可當時的老師們卻沒有顧及自身安危,而是覺得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實在太可惜,組織了多所帳篷小學繼續教孩子們念書。 當時被困在洪水里的不只有當地村民,還有北京希望工程“愛心專列”上的800名捐助者,他們在當地人節衣縮食的幫助下才成功返京。脫困后,北京希望工程立即組織捐款捐物,來回饋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們。種畜場小學也因此得以重建,并改名為種畜場北京青年希望小學。 從重建到現在,每年都有十幾名學生從這里畢業,其中還有很多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名牌院校。學校教師江濤的孩子就曾在這里讀書,今年剛剛考上浙江理工大學,黝黑的江老師談及此,笑得合不攏嘴。 種畜場北京青年希望小學校舍去年剛翻修,可一半的教室因為沒有孩子已經閑置,操場上也種的都是莊稼。學校里現在只有16個學生,其中兩個四年級的孩子,余下都在上學前班。針對這種現象,校長李大軍介紹說,隨著因躲避洪水外遷、撤村并校、計劃生育,特別是最近孩子大多跟著父母出去打工等等原因,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留下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和老人一起生活,沒有能力到縣里或者中心點去上學。” 在劃歸縣教育局管理之前,這里的教師月工資只有幾百元。“以前也來過師范生,不過都留不住,”李大軍表示,“我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再難也不能讓這里的孩子沒學上。” 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主任陳淑惠介紹,當年援建的希望小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當年更多的是解決孩子上學問題,所以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此次尋訪活動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他們新的需求,并在今后切實有效地提供幫助。 記者離開種畜場希望小學時,朗朗的《弟子規》讀書聲從教室中響起,這是這里的特色課程,要學生們銘記感恩,珍惜幸福。 |
相關閱讀:
- [ 08-09]希望工程發出"集結令" 資助魯甸重災鄉鎮大學新生
- [ 03-22]上海老人賣掉自住別墅 向希望工程捐款兩千萬元
- [ 03-03]希望工程創始人力挺嫣然醫院 李亞鵬表示感激
- [ 04-21]希望工程雅安緊急救災助學行動啟動
- [ 11-22]臺春木建設老板偕員工 赴非洲捐建孤兒院希望工程
- [ 10-07]貴州山區希望工程受益學生歷時20年生活仍貧困
- [ 09-11]80后女支書請纓進窮村 申請希望工程資助遇車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