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介主持修建湯用彤紀念館昨日在湖北黃梅開館。開館前的一夜,黃梅天降夜雨,雨中傳來湯老離世的消息。昨天,湯一介的親屬、友人、同事、學生都齊聚一堂,然而命運竟然如此弄人,這個湯一介親自設計、傾注幾年心血的紀念館,卻沒有等到湯老。今年是湯老父親湯用彤逝世50周年,湯老在父親離去50年時也離去了。湯家老少幾十人,既有湯一介父親輩的黃梅當地農民,也有從美國特地趕回來的湯一介的侄女湯芳,連同湯一介的學生們、《儒藏》叢書編寫組的學者們,在清晨為湯一介老人集體默哀一分鐘。湯家還將在湖北黃梅為湯一介開設靈堂,進行悼念。 湯一介出身書香門第,祖輩三代留存了大量珍貴藏書。湯一介去世前,將繼承下來的父親湯用彤7萬冊藏書全部捐獻給北京大學圖書館。這次捐贈是湯一介的畢生收藏,共有圖書約5萬冊,雜志約2萬冊,還有他們個人的手稿、文獻和照片,其中有善本書72種、500余冊,有湯用彤先生眉批的稀有本200余冊,敦煌唐寫經一卷。這7萬冊藏書大多是珍貴的古籍善本,不少在市面拍賣價格可達到幾百萬元。這幾乎是湯一介的全部家產,他將其全部捐給了北大。而湯一介直到生命最后幾天,依然放心不下自己主持的工作,尤其是《儒藏》的編纂工作。 囑咐學生好好練字 代湯一介主持湯用彤紀念館事務的是湯一介的學生雷原——西安交大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是湯一介在中國文化書院的學生。雷原在湯一介去世前三天,還跟湯老聊天,湯老身體虛弱,但是思維清楚,“本想讓他寫幅字,但他那時已經拿不起毛筆了。”雷原是湯一介最親密的學生之一,每個禮拜都至少要見湯老一面。湯老去世時,雷原身在黃梅料理湯用彤紀念館事務,得到消息后當眾大哭。雷原打電話給師母樂黛云,“她是個非常開朗的人,性格一向樂觀,也早有心理準備。這一天來太多的人問候她,她對我說,她感到有些累。” 雷原告訴記者,湯一介老人是去世5天前病情突然惡化,“大前天住院的。”住院短短兩天即去世。湯一介去世前,有幾個不放心。“他好像有感應似的,跟我說,湯用彤書院和紀念館就拜托我了,還手寫了湯用彤書院的章程和紀念館的章程,也交給我。”雷原說,“他給了我一塊硯臺,讓我好好練字。”讓雷原感嘆的是,以前他曾經提出用湯一介的名字命名湯用彤書院的講臺,但被湯一介拒絕了,“老師覺得用在世的人命名不太好。但今年7月的時候,他突然同意了,可能也有點預感,覺得自己快不行了。”雷原去年找了一位名畫家為湯一介畫像,這位畫家曾為湯用彤畫像,“當時也不同意,但是前不久突然同意了,我趕緊找到這位畫家,但還是沒來得及。” 出自傳堅辭版稅 新華出版社的劉志宏告訴記者:《湯一介自傳》改名為《湯一介傳》,原因是湯老怕“太不謙虛”。“2011年我們找到湯老,希望他能寫一本自傳,但湯老說自己身體情況不太好,又不會打字,幾年也寫不完,就提出自己口述,由他人整理。”出版前,書封面寫“湯一介口述,李娟娟整理”,湯一介看后說:“我還在世,自己給自己立傳有點太不謙虛了,就把自字兒去了吧。”書出版時,出版社工作人員問湯老希望要多少版稅,沒想到湯老堅持不要,出版社想以稿費形式給他,他也堅決不收。書出版后,湯一介自己買了許多本送朋友。“當時他主持《儒藏》項目,有不少資料費,買書是可以報銷的。我們都勸他開個發票,但他說:‘我不能拿公家的錢買我自己的書’,他寧可自己掏錢都不動公家經費。”(記者 陳夢溪) |
相關閱讀:
- [ 09-11]北大開放靈堂吊唁湯一介 學者:他從不自稱哲學家
- [ 09-11]北大設靈堂今起吊唁湯一介 追悼會將于15日舉行
- [ 09-11]最后的“儒俠”湯一介
- [ 09-11]自比未名湖小鳥,湯一介已“飛走”
- [ 05-04]習近平總書記同北大老教授湯一介促膝談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