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柳州市三中路口拍攝的行駛在道路上的電動車(9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斌 攝 (今日關注·重拳治理電動車亂象)新聞分析:為“電動自行車王國”治理求解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盧國強、李斌)我國曾經是“自行車的王國”。然而,隨著城市半徑的不斷擴大,電動自行車逐漸取而代之。最新統計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1.81億輛,且近年來年產銷量都超過3000萬輛,去年達到3695萬輛,產值超過1000億人民幣,因此說我國已進入“電動自行車王國”時代一點也不為過。 電動自行車因其廉價便捷成為人們喜愛的綠色出行交通工具之一。然而當它一旦成為洪流,隨之而來的拼裝、改裝亂象叢生,電動自行車隨意穿行“爭路”,交通違法事故頻發,又使它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痼疾。 深圳、福州等城市早在2011年就采取了部分主要道路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的措施,各地也先后推出了電動自行車統一上牌登記等管理辦法。 今年8月,北京交管部門專門針對包括電動三輪車在內的摩托車、三輪車啟動“凈化”專項行動,采取“大兵團作戰”的模式,針對路面發現的這些車輛逐一排查,凡是存在非法改裝等違法行為的,一律采取扣車等高限處罰措施。 從政策本身看,這些治理手段不可謂不嚴格,在治理措施實施之初,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電動車保有量一再攀升的情況下,種種亂象卻迅速卷土重來,形成了屢禁難絕的局面。 價格“優勢”導致拼裝車屢打難絕 “一天要送上百件快遞,就要求我們的車跑得快、拉貨多,價格還不能貴,而正規廠家生產的車是達不到這些要求的?!痹诒本┦谐枀^一個小區里,一名騎著電動車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從他的車身上則看不到商標、廠家信息等。這名快遞員說,他們的車普遍都是經過銷售者改裝的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拼裝車、改裝車涌入使電動車市場良莠不齊的狀況長期存在。 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這些車很多都是使用報廢車輛的零件拼裝而成,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諸多隱患,據統計,今年1至7月,北京市發生涉及兩輪摩托車、電動(燃油)三輪車的傷人事故341起,傷500人,傷人數較去年同比上升99.2%。 |
相關閱讀:
- [ 08-07]莆田第一批電動自行車目錄 本月起開始申報
- [ 05-12]全國2億多輛電動自行車超標超速很普遍 監管存難題
- [ 05-12]電動自行車管理困境:超標普遍 上不上牌沒區別
- [ 04-30]福州電動自行車牌證工本費10元/輛
- [ 04-30]治理電動自行車還需顧及民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