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新媒體·“錢去哪兒了”系列報道后續)輿論稱民航基金違規補貼令公眾無法接受 “新華視點”欄目8月29日播發《一年賣3億多張,機票里的幾十塊錢去哪兒了?》反映,每年征收用于專項支持民航事業發展的250多億元民航發展基金部分進了上市企業腰包,且有高達29億元支出不詳,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等數十家媒體刊發評論,而通過百度以“民航發展基金去哪兒”為關鍵詞搜索到近2萬個結果。 中國民航局給予的書面回應稱:根據規定,民航發展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入統一上繳中央國庫,支出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報財政部批準后執行。基金在使用上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全部用于對民航企事業單位基本建設投資補助和其他各項補貼,其中補貼預算方案在報財政部審批前在民航局政府網站上進行了公示。對于使用民航發展基金給予三個上市機場的補貼,也按規定履行預算管理報批程序,經財政部批準后執行。 但是,這個回應似乎難以得到認同。南方都市報評論認為,從民航發展基金和其前身機場建設費,是每個乘客50元、90元的點滴支出匯聚而成,然而本應全額上繳中央國庫并詳細列明支出款項的民航基金,卻有過半數以失效的“特批”違規補貼了企業。無論是白云機場自把自為還是有關部委的“默許”,都是雙方的違規與瀆職,令公眾無法接受。 對于這筆錢該不該收的問題是輿論熱議的焦點。從幾大機場的年報分析,靠截留民航發展基金已經成為國內機場的主要盈利手段,白云機場、首都機場、??跈C場民航發展基金“非機場主營收入”占機場凈利潤的比例普遍超過50%,甚至達到60%以上。這與國外機場形成巨大對比和倒掛。美國、歐洲等機場的機場主營業務的收入一般在60%以上,非主營業務的占比一般不超過30%。 新京報評論認為,造成中國機場建設越建越虧,越虧越建惡性循環的重要原因,就是收消費者的錢,來補貼機場的模式,讓機場運營方缺少動力通過改善管理、拓展市場機會來提高“造血”能力,補貼,培養不出民航業的競爭力。 民航發展基金的前身是1992年開始征收的機場建設費,由于“收得不明不白,花得不清不楚”飽受爭議。報道中提到,2013年民航局政府性基金決算報告中,上百億元的民航發展基金,在已經列支了民航基金使用的全部7個方面后,仍有近30億元說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支出”。 南方都市報評論認為,從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而言,機場建設費都已無存在的理由,于是,在20年間數次延長征收限期后,機場建設費終于在2012年4月披上了民航發展基金的馬甲,但令人憂心的是,民航發展基金連去向不明這一“傳統”也照單全收地保留了下來。 錢江晚報評論認為,要解決民航業雁過拔毛的問題,其實關涉到“清費理稅”的整體布局。政府增加收入固然可以籌集資金,加大民生投入。但隨著民生經濟、內需規模的擴大,也應想到,減少國民負擔也能起到拉動內需、縮小貧富差距之效,甚至會超過政府先收入再分配的功效。改革開放初期經濟不寬裕,需要“擴大積累,壓縮消費”,如今是到了“藏富于民,刺激消費”的時代了。(記者烏夢達、袁汝婷、樊曦) |
相關閱讀:
- [ 08-31]“民航發展基金”還有存在必要嗎?
- [ 08-29]民航基金爭議收費20余年 支出去向不明或成小金庫
- [ 08-28]加拿大空軍戰機護送民航機返航 因機上醉乘客鬧事
- [ 08-27]民航局:時機成熟即啟動京津冀三地機場運行方案
- [ 08-26]中國民航華東局 正式啟動福州航空運行合格審定
- [ 08-26]中國民航華東局 正式啟動福州航空運行合格審定
- [ 08-24]國內機場每日攔截充電寶數以千計 民航吁乘客守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