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現代化的四個元素
2014-08-27 07:01:08??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日前,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在北京日報發表《歷史性大反思和時代性大變動的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里來的》一文,文章認為,進入新世紀之后,隨著政策的放開、改革的深化、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分層加劇,社會成員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以及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突出了,社會矛盾增多了。針對這種情況,在我國總體上進入小康社會以后,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任務,并且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提了出來。十六屆四中全會后,黨中央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由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的布局,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布局。也就是說,我們黨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同時,把社會建設也納入到工作全局中來考慮和部署了。在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后,十七大把“和諧”這兩個字寫進了黨的基本路線。這樣,我們的奮斗目標就由“富強、民主、文明”三個元素構成的現代化,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元素構成的現代化。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四個元素是什么呢?實際上,就是我們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中追求的四大價值目標。通過這樣一個歷史的回顧就可以明白,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什么會明確指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了。 |
相關閱讀:
- [ 08-27]李君如:核心價值觀的完善必定是一個過程
- [ 08-27]李君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元素構成現代化
- [ 08-27]李君如: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就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 [ 08-20]李君如:鄧小平為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奠基者
- [ 07-05]李君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的群眾工作傳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