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應成募捐主體,慈善事務交還社會組織 專家們呼吁禁止一切以慈善為名義的攤派,還慈善本來面目。馬懷德說,隨著國家現代化治理步伐的加快,要厘清政府和慈善之間的關系,讓政府的歸政府、民間的歸民間。“政府要管的是公共財政,對于這種慈善捐贈,應該由相對獨立的第三方承擔,政府應該起到監督作用。” “目前,社會上對于行政募捐并沒有清楚的認識,甚至不覺得捐款給政府有何不妥。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部門機構開始設立各種資金,接受社會捐贈。必須盡快糾正一些政府部門及公眾的這種認知誤區,因為政府不能作為日常捐贈的接受主體。”賈西津認為政府應該轉變職能,將慈善募捐這種社會事務交還社會組織。 “目前,《公益事業捐贈法》并未明確規定募捐發起人的資格、條件,以及捐助人和受助人各自的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由于缺少具體明確規定,無法對行政命令式募捐等亂象進行有效規范和監督。”金錦萍建議,盡快從全國層面立法規范募捐行為。“如果專門立法尚不成熟,建議在目前正在起草的《慈善事業法》中單設一章規范募捐行為,首要明確政府不應成為募捐主體。” 此外,金錦萍還提出,對于有關單位假借各種名義開展的“強捐”,要進行問責。 |
相關閱讀:
- [ 07-16]紅會再陷“逼捐門” 專家:緣于信息封閉
- [ 07-09]紅會攜器官“逼捐”,源于管理不明
- [ 07-09]媒體談多地紅會“挾器官以逼捐”:褻瀆了慈善
- [ 05-11]逼捐“紀念樹”是失敗的“最后一課”
- [ 11-10]慈善與教育聯姻別結出逼捐的酸澀果實 深秋的牽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