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所有制不能“逼婚”“搶婚”(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羅 蘭
今年以來,各地對新一輪以混合所有制為特征的國企改革響應積極。據統計,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公布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專家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大勢所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能為改革而改革,不能為完成指標而強制國企和民企進行資本合作,各地應通過完善各種配套制度,確保改革落實得法。
國企改革打好當頭炮
目前,發展混合所有制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企改革)重點抓住的兩個關鍵環節之一,就是加快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對于混合所有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為我國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開辟了道路。
專家指出,中央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主要是讓國有大中型企業更好地引入非國有的戰略投資者,改變產權結構,建立現代公司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和壟斷行業退出,為民間資本騰出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引導非公有資本同國有資本或集體資本合作,讓企業實現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資源平等,真正由市場和資本說話。
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將實現股權多元化,除少數特殊領域外,大部分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自由戀愛不搞“拉郎配”
如果說混合所有制像男女雙方談婚姻,目前一些民營企業則并不愿意嫁給國企。據報道,某省下發《關于征集民營企業參與省屬資本對接意向的通知》后,僅有1/3的地級市的十多家民企報送了意向書。有民企表示,有些國企收益率偏低,體制機制束縛較多,歷史遺留問題多、負擔重,我們不敢輕易進入。
專家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應當讓企業自由戀愛,不能搞“拉郎配”,變相搞“逼婚”或“搶婚”。政府要克服以行政化的方式和手段干預企業的聯合,在進行政策引導和利益引導之余,去創造和完善適合混合所有制發展的制度基礎,以市場化的手段架起國企和民營的聯合。混合的比例和程度要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要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民間資本拓展投資發展空間,有利于促進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的市場融合。
黃淑和表示,國有企業發展必須市場化,否則沒有出路。而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合作,主要兩個需求,一個是體制機制需求,一個是資本需求,其中,體制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什么都混合’的改革,不是靜態的分配資源的改革,不是政府主導下的改革,而是以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下的、資源動態優化配置的改革,是國有資本收縮戰線強化功能的改革,混合的比例和結構需要因時因地因事動態調整。”國務院國資委專家組成員張春曉認為。
互利共贏產生倍增效益
整體上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無論對國企還是民企都是利好。國企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消除自身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相容等弊病,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難題。而民企則可以拓寬產業領域,分享更廣大的市場利益。
優質的聯合可以互利共贏。專家分析,混合所有制集國企誠信、社會責任、實力與民企的靈活機制等優勢于一體,能重新整合資源,形成巨大的合力,激發企業活力,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終產生倍增效益。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曹立認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改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權結構,推動企業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推動各類所有制企業產權的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本配置,使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依托多元產權架構和市場化的運營機制,提高國有經濟或公有經濟效益,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更多領域,拓展發展空間。 |